8月18日,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信息协会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这是国内研究机构首次从数字治理指数角度对城市发展水平进行考察。根据报告,合肥借助数字化实现弯道超车,从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位列新一线城市前十。
数字化手段助力城市应急管理
突破时空限制将服务精准送到家门口,这是数字化治理在城市生活中最显著的表现。
今年2月10日,全国首个智能社区防疫系统在合肥首发上线。彼时,城市疫情防控正处于最严峻的时刻,荷叶地街道陶然居是首批投入使用系统的小区之一。
“物业通过小程序生成业主码,居民扫码后即可填写电子‘出入凭证’。居民出门前在家中用手机支付宝填写出入凭证,抵达门口后物业扫码+测温即可通行,减少了与物业工作人员的反复接触。”据荷叶地街道工作人员介绍,“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无接触式生活’,进一步提高了社区防疫能力。”
刚刚过去的汛期,是对合肥数字治理和智慧城市等建设项目的一次突袭式“体检”。淝河镇黄巷村党委委员王银堂是黄巷村南淝河责任段负责人,连日来,他奔波在南淝河大堤一线,时刻关注着沿线水情水势。巡查发现管网可能存在隐患,王银堂会立刻点开“智慧河长”APP,将所见拍图一键上报职能部门。
“‘一键’通知,让我们也能把更多精力用在跑‘一线’上。”王银堂告诉记者,“智慧河长”APP的终端,便是包河区河长制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PC终端涵盖了河长一张图、统计分析、巡河管理、事务处理、数据管理等多个子模块,让政府职能部门能实时跟进‘一手’关键信息,并积极辅助防汛抢险工作。”
无论是疫情,还是汛情,均是对城市扁平化管理的考验,让管理指令能第一时间到达城市每个细胞,并确保每个细胞能快速响应。
超千项业务已实现网上办理
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共享。打破部门界限,优化办事流程的一站式集成服务,让企业减少了交易成本和行政负担。
近日,上海医本医疗公司拟在肥西经开区注册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公司负责人前往松江区行政服务中心G60九城市“一网通办”专窗咨询。松江窗口立即联系肥西G60“一网通办”窗口进行沟通协调,肥西G60窗口工作人员线上指导企业填写表格、审核申请材料并完成提交,随后将办好营业执照直接寄回申请人手中。
屏对屏交流,企业免去了两地奔波,政府用最大的诚意使其感受到最好的营商环境。一张网,一体化,一窗综办。日前,全国“一网通办”总枢纽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公布了上线一周年成绩单:平台已接入1000多项高频热点办事服务,实名注册用户数破亿。
在安徽,依托皖事通支付宝小程序,从2018年9月开始,超过1000+政务服务可通过上支付宝搜索“皖事通”一键办理,可办理的业务数量堪称全国之最,其中最受安徽人欢迎的电子政务服务项目为:安康码、教育缴费、公积金社保服务、一键挪车、办事预约、重名查询。
如今,进多门、跑多网、耗时长的办事经历正逐渐退出历史,“部门协同办”将取代“群众来回跑”,“数字化网上办”正在实现“不见面也能办”,市民办事更加省心省时省力。
数字治理更让创新合肥“智慧十足”
此次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中,合肥因为数字行政水平较高,在省会城市中表现优异。从数字战疫到数字防汛再到数字城市复苏,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化已经从公共服务领域延伸到合肥数字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合肥数字化治理驶入快车道,在这一新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在安徽政务服务网合肥分厅开通了企业复工复产专区,集中提供工程建设项目、在线投资、全程网办、办好一件事、企业开办、人才引进、社保查询、公积金查询等企业复工复产所需服务,精准服务企业和个人复产复工。”记者从市数据资源局了解到,企业和市民可通过“安徽政务服务网合肥分厅”、“皖事通”APP等渠道拓展审批服务事项办理,实现网上申报、网上收件、网上办理、网上反馈。
另外,合肥还在积极推进“无差别综合受理”,实施综合窗口统一收件、窗口后台办理、发件窗口统一发件,目前事项梳理基本完成;积极推进“就近办”,选取个体工商户商事登记、退休申报、首次参保缴费等32个个人事项在城区开展跨区域通办,便利办事群众。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乐天茵子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昨天从市运管处获悉,合肥旅游汽车站50条市际客运班线已全部调整至合肥客运西站、客运中心站、客运总站等3...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