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吃合肥的粉折。
合肥地区的粉折是由稻米掺和上黄豆、绿豆浸泡轻微发酵后加工而成的,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入口松软,爽而不腻,是冬春农家待客的首选。
秋冬时节,淮右乡村到处可见摊粉折的人家。乡亲们把摊好的粉折随性切成粗细不等的条形,摆放在篾簸细筛中晾晒,接受风的抚摸,阳光的亲吻;晒干的粉折能长时间保存,随吃随取。
关于粉折的记忆可以上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连续几年我家粮食都获得大丰收,父亲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手里有了钱,忙罢秋种后父亲便想着法子给家人改善生活;思来想去,他决定做粉折。在他朴素的观念里,吃粉折就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
父亲做粉折讲究。他先挑选优质籼米,加上自家收的绿豆、黄豆,按照适当比例浸泡两天后,再挑到二里半河淘洗干净。淘洗后的豆米吸足了水分,籼米如珍珠般晶莹透亮,黄豆、绿豆膨胀如玉石玛瑙。父亲架起石磨,我和姐姐则负责推磨。母亲把淘洗的豆米倒进一个盆子里,然后随着石磨的转动,她有节奏地用饭勺把豆米往磨眼里放。石磨咿呀,乳白色的浆液顺着石磨周围接连不断流下来,淡淡的清香在屋子里弥漫。磨下一盆浆液后,父亲兴奋地催促着祖母摊粉折。刺啦一声响,厨房里一阵油香飘过,一张焦黄泛绿的粉折出锅了。禁不住馋虫的勾引,我们停下石磨,冲过去,卷起粉折,大快朵颐吃起来。
粉折做好后,家里若来客人了,母亲常常抓一把干粉折,用井水淘洗一下,放进锅里,倒上开水煮,烧开后放油盐青菜下着吃。做好的粉折色青汤浓,如果再卧上两个白白的荷包蛋,那味道绝了,比任何山珍海味都强。
岁月悠悠,老家粉折的口味一直伴着我上学上班。每次回家,我放下行李,第一件事就是央求母亲下一碗粉折。软糯的粉折填满了我空空的胃囊,吃后身上仿佛平添了许多力气。
偶然一次在农产品交易大会上,我发现了家乡的粉折,品牌叫“好馋人”。一桶桶一袋袋摆着展销,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里分外抢眼。老板是一位面皮黝黑的中年汉子,他现场讲解粉折的加工过程、成分原料,推销自己的产品。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思,买了几桶回家。孩子迫不及待用开水冲泡,汤里飘着蘑菇片,汤浓味香,爽口宜人。我小口咀嚼着,醇厚的味道直达味蕾,母亲做的粉折也是这个味道,好吃。
此后我又数次买了这个品牌的粉折,有鸡蛋粉折、蘑菇粉折和添加绿色成分的营养粉折。多样化的粉折占据我家餐桌的一席之地,当家的不断变换着吃的花样——煮着吃,泡着吃,加在火锅里吃。粉折让我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也让我们吃出幸福满满的味道。
喜欢吃家乡的粉折。一碗香味扑鼻的粉折在手,对亲人的眷恋、对故土的依恋犹在其中,家乡的山水人物历历在目,悠长的滋味值得仔细品鉴。
□文/张增华
新闻推荐
本报讯12月5日是第35个“国际志愿者日”。昨天上午,安徽省暨合肥市2020年国际志愿者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风...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