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2114户中小型规上工业企业中,有81.9%的企业产值高于2020年同期,65.6%的企业产值高于2019年同期;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8%,比2019年同期增长27.2%。限上批发零售企业中,1620户中小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70.5%,比2019年同期增长26.8%。
统计分析显示,今年以来,全市行业增长面普遍扩大。1~2月,全市规上工业37个行业大类中,有32个行业增加值比2019年同期增长,增长面达86.5%。限额以上有零售额的23类商品中,有21类商品比2019年同期增长,增长面达91.3%。
看动能——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眼下的庐州大地,新产业新业态如同雨后春笋拔节生长,处处奔涌着如火如荼的发展热潮。数据显示,1~2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83.7%,两年平均增长17.8%,创2016年以来同期新高。
合肥北站物流基地内,往来穿梭的叉车,上下移动的龙门吊,一个个满载“合肥造”高端产品的集装箱,乘着中欧班列浩浩荡荡奔向世界。今年前两个月,全市太阳能电池、微型计算机、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等产量均成倍增长,分别增长1.7倍、1.9倍、3.9倍和1.1倍。
直播带货蓬勃发展,消费券助力深耕新消费,这些新场景透露出新经济的活力和韧性。数据显示,前两个月,全市限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0.73亿元,同比增长51.5%,两年平均增长49.8%。
创新,已经成为合肥最大标识、最大动能和最大潜力。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成果转化。今年前两个月,合肥的创新成果交易实现倍增。数据显示,1~2月,全市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15.16亿元,同比增长5倍,两年平均增长26%;输出技术合同交易额20.81亿元,同比增长6.2倍,两年平均增长42.3%。
重大项目犹如“金种子”,播撒在合肥的沃土之上。更多的市场主体正鼓足发展劲头,描绘可期的未来。前两个月,全市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18个、创2015年以来同期新高,投资额增长2.6倍、两年平均增长67.5%;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3万户,同比增长1.3倍,两年平均增长13.2%;2月末实有市场主体116.13万户。
看要素——市场活力不断激发
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重型卡车“互联网+物流”平台的合肥维天运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积累了7万多家货主或物流企业客户,360多万辆干线营运重型卡车,占全国重卡总量的近80%。公司总经理杜兵介绍,在政府的支持下,网络货运板块增收显著,今年前两个月,企业营收创下历年新高。
平台企业的飞速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合肥市经济活动的火热。数据显示,1~2月,全市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59.1%,两年平均增长14.1%。快递业务收入11.03亿元,同比增长56.8%,两年平均增长47.0%。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52.2%,已连续12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1月22日,合肥市—神州数码项目签约及信创总部基地揭牌活动举行。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是中国信创产业系统整合商中单体最大项目,也是合肥市“十四五”开局的重大支柱性项目。
从神州数码信创总部基地在合肥揭牌,到中国南山汤池温泉健康小镇、成山集团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相继签约落地,八方客商络绎不绝,合肥行情“日益看涨”,今年招大引强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1~2月,全市新签约重点项目203个,协议总投资820.2亿元;其中重点产业链项目120个,占比59.1%。外商直接投资7.84亿美元,同比增长4.2%。
招商引资不断链,招才引智不停步。今年以来,全市9个工作组赴10个重点城市的34所高校开展“智汇合肥高校行”,开展多场校企对接活动,招才招工保障有力。从人力资源市场监测情况看,前两个月求人倍率1.39,同比下降0.62,表明企业用工压力明显缓解,基本恢复正常水平。
人才第一资源的活力得以充分释放,其他资源要素保障也更加有力。1~2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1.5%,两年平均增长4.0%。2月末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8.9%、14.3%,同比分别加快2.7和2.4个百分点。·丁涛 本报记者 苏晓琼·
新闻推荐
话剧《寻她芳踪·张爱玲》剧照本报讯3月26日晚,由浙江演艺集团话剧团演出的话剧《寻她芳踪·张爱玲》在合肥大剧...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