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合肥 > 正文

舒乙:为人“宽敞”的“大先生” 曾受邀来肥做客“大湖之约 艺术名家大讲堂”

来源:江淮晨报 2021-04-27 00:37   https://www.yybnet.net/

2015年,舒乙先生做客“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

2021年4月21日14时16分,老舍先生之子舒乙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舒乙先生与合肥结缘于“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近日,记者采访了当时在场的见证者——原合肥市文联主席刘晓明先生,讲述了一段舒乙先生的合肥情缘。

缘起中国现代文学馆

2015年5月16日,著名作家老舍之子舒乙作为开讲嘉宾,现身合肥大剧院。邀请舒乙先生来做“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嘉宾,其实与中国现代文学馆密不可分。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中国第一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学博物馆,是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阵地。“舒乙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者之一,也当过这个馆的馆长。”刘晓明回忆,提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与三位文学巨匠——郭沫若先生、老舍先生、曹禺先生的渊源,有许多堪为经典的故事。“大湖之约”邀请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濮存昕先生、蓝天野先生、杨立新先生等名家,大家只要一聊起来都离不开三位大家特别是老舍先生的话题。“所以呢,我们就想方设法把舒乙先生请来。”

“我记得好像就是这个季节,2015年4月的时候,我们就开始邀请他了。”刘晓明说,一听讲“大湖之约”请的都是各个艺术门类的国内顶级的艺术家,同时这还是个公益的、高端的、公民普及性的艺术讲座,虽然对合肥并不十分熟悉,舒乙先生还是爽快地给予很大支持。“只是当时舒乙先生写作和讲座档期的关系,直到5月份他才抽出时间。”

舒乙先生是“很宽敞”的“大先生”

那是刘晓明第一次见舒乙先生,给他的第一印象是舒乙像一个“大先生”。刘晓明说,舒乙先生给人第一眼的感觉是那种饱学宽厚“很宽敞”的样子。

“一见面的时候,我记得好像是傍晚,飞机落地后,我们接他一起吃个便饭。落座宽大的沙发之中,舒乙先生温厚客气的寒暄,话不是很多,修养极好。”刘晓明清晰记得,舒乙先生当天穿了一身洗白的外套。“我注意到他衬衫的扣子扣得一丝不苟,特别是最靠近脖颈的这一粒风纪扣,整晚都规规整整地,非常严谨。那一瞬间,让人想到我们的老师,他们的端严常常从细节处透露出来。”同为作家,刘晓明善于观察细节。

为什么叫他“大先生”呢?刘晓明说,人是有自然形象和精神形象的。作为老舍研究兼当代文学研究的专家,舒乙先生的著述具有较高历史学、社会学和文艺学研究价值,他身上承载着许多文学因子和重要的经历,使得他显得十分厚重。加之衣着宽敞,人也魁伟,笑意慈祥。一看就是家教滋养丰厚的人。老舍先生当过教师,可能也有家风的影响。“跟他接触以后,你会发现舒乙先生既崖岸清峻又敦厚温良,面庞里漾着三分古意、七分文风,骨子里的风雅轻微表露,在言行举止之间,中和微芒,让你感觉非常舒服。”

“当你问他问题的时候,他先很审慎地思考一下,而不是随便的回答。”刘晓明回忆,见面后,舒乙先生仔细询问关于第二天讲课的事项,包括听课对象是谁、听众想听什么内容、大概需要讲些什么,舒乙先生都会跟大家认真地商量。

现场近千位观众沉浸在他的讲座中

当天讲座题目为《老舍文学的价值》。讲座预告发出来后,可以说一票难求,领票点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那天,大剧院音乐厅近千个座位,座无虚席。“合肥市民对文学经典,对中国文学大家的迫切向往和喜爱,可见一斑。”刘晓明感慨,“这也是当初办‘大湖之约’的初衷。”

为什么老舍先生用北京方言来创作小说?老舍文学的主导思想和它的审美取向是什么?舒乙先生总结,其实这是老舍先生对底层民众的悲悯。卑贱者最伟大,与自己命运作斗争的人最伟大。这句话给刘晓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文学爱好者也好,普通的市民来讲也好,实际上把‘文学究竟对人有什么重要的作用’讲清楚了。”

当天讲座还讲了20世纪“鲁郭茅巴老曹”的排列故事、小说的语言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国语是普通话?舒乙先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儿时受的教育,为观众讲述文学经典人物创作交往的事例,普及一个国家通用语言背后的成因故事,语言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原本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进行了接近两个多小时。音乐厅时而鸦雀无声,时而又掌声不断。观众为舒乙先生讲述的经典学理及其思想性、文学性所折服,也为他的北京方言时而透露出的幽默而欢笑。正是由于舒乙个人的这种讲座的风格,使得这场讲座极富魅力。

观众中,不乏有心人将讲座全程录下来,合肥社科联刊物《阅读精选》还刊发了讲座全文。

一个人的“质量”可以让人长时间回味

当天,舒乙先生要乘坐中午的车离开,就在附近吃个便饭。

“当时等桌的时候,有个小朋友很可爱,舒乙先生请服务员拿来纸笔,只一两分钟的功夫,一幅简笔画便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刘晓明颇有感触的是,速写画完以后,舒乙先生签上名字和时间,将画赠送给素昧平生的“小友”,其中的平和超然溢于言表。

“当天看到中国作协李敬泽先生发朋友圈说舒乙先生过世了,我一晚上没怎么睡好。一天多的相处时间,却让我深刻感受到,一个人的‘质量’可以让人长时间沉淀和回味。”一般不转发朋友圈的刘晓明,在舒乙先生逝世的消息发布后,以文图方式表达和寄托了对这位深受合肥人民喜爱的文学家的怀念之情。

■记者手记

与刘晓明先生的对话,发生在舒乙先生逝世后的第二天。

他说,邀请舒乙先生来合肥讲座之前实际上是做了一些功课的。但是,当与深沉而富含古意的舒乙先生相处两天以后,有许多印象被刷新。

恰如刘晓明先生回忆的那样,这份舒乙先生与合肥结缘的“回忆”也更新了我的看法:作为一代文学大家,舒乙先生不再是平面的、单调的、遥远的,而是立体的、多维的、亲切的。

为什么舒乙先生让人“无限怀念”?是什么导致当年讲座“一票难求”?又是什么让这段六年前的情缘“记忆犹新”?

我想,答案就在舒乙先生为人和创作的“人民性”。他继承了老舍先生的遗风,于无声处体现着关注人的情怀。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畅

新闻推荐

桂花香满岁月如金

在合肥老年大学校园中,有一棵清华素净的桂花树,枝叶繁盛,浓阴被地,生意盎然。这是一棵伴随着老年大学的创办,历经三十余年...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舒乙:为人“宽敞”的“大先生” 曾受邀来肥做客“大湖之约 艺术名家大讲堂”)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