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新生儿黄疸治疗箱里的宝宝。
○护士对早产儿进行智力训练,锻炼思维、视觉、听觉、反应能力。
○护士每天为新生儿洗澡,清洁皮肤。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工作的护士。
5月9日夜,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东区1号楼9楼病区,一排透明的箱子发出柔和的蓝光,箱外LED灯显示箱温控制、肤温监测,箱内躺着戴上防护眼罩的新生儿宝宝。
这里是有着40张床位的新生儿医疗中心重症监护病房(NICU),平均每年收治1500名—2000名从出生至28天的宝宝。根据病情不同,新生儿分别放置不同的病房,黄疸的宝宝放在普通房间,进行光疗和护理,早产儿及其他危重的宝宝放在重症监护室的暖箱里,进行一系列治疗和监护。
新生儿医疗中心是全封闭式科室,生病的新生儿离开妈妈的怀抱来到这里,由护士承担“临时妈妈”的角色,陪护他们直到康复出院。中心文化墙上写着:“一群人、一条心、一件事、一起拼、一定赢”,它是20名“护士妈妈”的团队精神。
全程24小时陪护,三班轮流制,这群“护士妈妈”承担了护理者、照顾者,她们懂得宝宝的需求,懂得如何与宝宝交流,呵护新鲜的生命,无私奉献妈妈般的爱。
她们担负着宝宝的生命体征监测、输液、喂药、光疗、药物雾化、呼吸机管理、智护训练等医疗工作,还负责洗澡、喂奶、尿布更换、口腔护理、眼部护理、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等日常生活护理需求。
每天上班时,“护士妈妈”眼睛要看仪器数值、新生儿面色和呼吸;耳朵要聆听有无异常报警声,从放置辐射台抢救,到顺利出暖箱;从禁食到能喝奶30ml一顿,从管饲喂养到自己吸吮奶液,从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到自主呼吸平稳,从制定护理方案到全面实施,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要为每一名新生儿保驾护航。
这样繁杂而精细的工作每天周而复始地重复,看着新生儿的身体一天天好转,“护士妈妈”们累并快乐着。
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郑成功袁兵 文/图
新闻推荐
“妈妈,我想对您说,虽然我们的家不是那么的富裕,但我过得很幸福,因为有您全部的爱。”“妈妈,我想对您说,保重身体,您的健康是我...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