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久志
没有经验可借鉴,就拿废旧集装箱当做临时试验室;爆破试验5000次,只为电池包拿到100%通关卡……2006年入职就从事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工作,思皓新能源乘用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赵久志亲眼见证了江淮新能源乘用车的成长和蝶变。在他看来,在新能源汽车三电领域,只有依靠不断地创新研究和技术进步,将核心科技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
锻造硬核三电核心技术
从第一代电动车iEV1投入市场,到如今的思皓E40X,赵久志见证了江汽集团新能源技术的更新迭代。
纯电动车的核心技术在于三电,即电机、电池和电控。赵久志告诉记者,江淮新能源深耕十余年,积累了9代技术、4代产品,通过和大众的合作,在电动汽车安全、寿命、智能、高效、节能领域拥有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我们真正实现产业化,还是源自核心技术的突破。”
电池是电动车的“心脏”。赵久志介绍,电动车应用的锂电池,按体系分为三元和磷酸铁锂两类,“思皓新能源从电池热失控安全角度,高性能电动车选用圆形三元电池;从寿命角度,小型和公共出行电动车选用磷酸铁锂电池。”
采用独立液冷循环的新一代电池智能温控技术,可确保车辆电池始终处于10-35摄氏度的工作环境,提高用车安全的同时,大大延长电池寿命。最新成果蜂窝电池,历时15年攻关,突破圆形电池系统技术,通过外延包覆的UE技术,可做到电芯单体之间电隔离和热隔离,有效避免因电池失效导致的车辆起火,提供安全放心的用车选择。截至2020年4月底,该方案在2万余辆车中搭载使用,累计监控识别7例电芯爆炸故障车辆,均未起火,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赵久志看来,江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已累计示范推广超17万辆新能源汽车,累计行驶里程突破47亿公里,单车最高运行里程36万公里,在私人领域累计推广规模名列前茅。多年的积淀,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思皓瞄准新能源车细分市场
在上月底落幕的上海车展上,江汽集团旗下思皓新能源带来了E40X、E10X、E50A及E20X四款车型。思皓作为大众旗下子品牌,也完成了从生产制造,到设计研发的全方位提升,迈入了合资的新时代。
面对电动车消费的新趋势,赵久志认为,从整个行业的数据来看,现在是健康良性地向上发展。在汽车进入存量时代,家庭换购和增购的双轮驱动模式下,A00级其实是增购的非常好的选择,“今年3月28日上市的思皓E10X就主打都市年轻人,以及家庭第二辆车用户。很多人第一辆车会有燃油焦虑,但是第二辆车就会选择好玩、好用、好开的新能源车。”
在续航里程方面,思皓E10X根据车主不同的需求,提供了从150公里到302公里的三种不同选择,售价从39900元到75900元。数据显示,该款车的订单已经达到了6000台。
思皓E40X作为思皓首款搭载L2+级自动驾驶功能的量产车型公开亮相,迈出了其在自动驾驶领域赶超行业顶尖“选手”的第一步,计划在5月中旬正式上市。
赵久志表示,今年思皓新能源的目标是5万台,在“十四五”时期,还将推出10款以上新能源乘用车;建成全新小型车平台,启动构建全新中大型车平台,强化智能网联技术应用,兼顾换电,为实现公司“2025年新能源车型占比30%”发展规划,展现品牌责任与担当。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
因为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完全新生的事务,新能源汽车能否产业化、能否被老百姓接受,赵久志也曾有过迷茫和疑虑。
“我是一名有着1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我坚信以电驱动路线为代表的绿色出行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坚定的理想信念,让我在技术研发的道路上一直前行。”赵久志坦言,没有毅力和信念,就没有在这个行业坚持下去的勇气。
赵久志讲述了攻克电池安全那段艰辛的岁月。三元电池续航能力强,但是安全性不够好,必须要先攻关热失控安全问题,为此赵久志带领团队进行了上万次的热失控试验。最终团队解决了电池系统的安全问题,实现了电池包的不起火、不爆炸,形成了自己的蜂窝电池技术。
入职15年,赵久志见证了江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每一步成长,而他也将青春和汗水浇灌在新能源汽车这片热土上。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周洪/文 高博/摄
新闻推荐
5月13日,蜀山区洪岗社区开展“一颗红心点亮民心”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组织志愿者现场为居民提供义诊、理发、配钥匙等...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