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就业关键在于稳企业。近年来,合肥市精准落实援企政策、强化资金保障、完善校企深度合作,抓牢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为企业用工保驾护航。
“共享用工”实现企业员工“双赢”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用工荒”比往年更加明显。对此,市人社局采取“招工、送工、稳岗”三项措施,打通企业复工复产用工“最后一公里”,全力以赴帮助企业早日把进度赶上去、把产能提起来、把效益追回来。
近日,走进海尔工业园家电总装生产车间,生产线正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转,工人们有序地忙碌着,一台台冰箱接连不断地“走”下生产线。“通过联盟这个平台,企业之间可共享用工信息,及时调剂用工余缺,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海尔华东区域人力资源高级经理柯艮东口中的联盟,正是去年8月在合肥经开区成立的共享员工联盟。
去年,受到疫情影响,海尔工业园的家电生产车间面临用工紧缺难题。员工无法及时返岗,怎么办?
“在合肥人社部门及合肥经开区管委会的支持帮助下,去年2月20日,作为合肥第一批共享员工,合肥世纪金源酒店40名员工走进合肥经开区海尔工业园电冰箱厂车间上班。”海尔智家合肥工业园园长管毓贤说。经过培训,这批员工迅速走上简单易上手的辅助操作类岗位,熟练工得以抽出身来参与总装生产,工厂效率大幅提升。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共享用工”模式是合肥企业应对疫情进行劳务合作、积极自救的一次创新之举,目前已在全国推广。该模式不仅有利于减轻开工难的服务业成本压力以及用工难的工业企业增加人手压力,更有助于员工本人增加收入,得到了对接企业双方和共享员工的一致好评,实现了企业员工“双赢”。
校企合作助推企业“精准招工”
近两年来,合肥市校企间的合作不断走向深入。合肥经开区在各类院校开设包括“海尔班”“联宝班”“洽洽班”“联合利华班”“美的班”等在内的53个精工班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些精工班培养技能型人才,并以技能型人才带动普工培养,服务企业招工。
“合肥经开区组织区内企业与全国100余所院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平台,开展百所院校与百家企业合作的‘双百工程’,取得了很好成效。”合肥经开区人事劳动局局长刘干告诉记者。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书记王克勇介绍:“我们培养的学生就是为合肥‘芯屏汽合’高端制造业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能帮我们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海尔针对目前企业管理成立一个教学团队,学校机械专业的学生可以真正到生产一线去体验参观,这也将成为一种常态。”目前,该校的“海尔班”在社会上已颇具口碑。
市人社局负责人表示,这种精工班培养出来的产业工人既有效降低了企业招工成本,也能更快发挥出效益。
社保减免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减免的社保费,就是企业节省下来的资金,这个‘大红包’非常可贵!”合肥阳光电源相关负责人兴奋不已。他告诉记者,这笔可贵的资金将用于招揽人才和技术研发等方面。
受疫情影响,部分中小企业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甚至无力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而对于参保员工较多的大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社保费减免意味着成本大幅降低。
为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合肥市积极做好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社保退费业务。2020年,合肥市共为全市9.39万户参保单位减免社保费112.98亿元,18家单位缓缴1.46亿元。(下转2版)
新闻推荐
合肥2021年高考考点公布 共设26个考点;考生5月25日后可查询
本报讯5月18日,合肥市教育考试院发布市区2021年高考各分考区考点安排情况,今年共设26个考点。5月25日后,市区考生可以登录合...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