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艳茗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记者刚走进八步区莲塘镇仁冲小学的校门,一首富有乡土气息的客家歌谣便从眼前的教学楼中传来。踏着音符寻去,歌声愈加响亮,最终,记者在一间特别的教室前停住了脚步。
教室里整整齐齐地坐着20多个学生,红扑扑的小脸上挂着笑容,和着讲台上老师的竹板拍子大声歌唱。记者看到,每个学生的手中都有一本图文并茂的课本,记录着许许多多朗朗上口的客家歌谣;在教室的后墙上,贴满了各种出自学生之手的诸如剪纸、书法和国画等传统艺术作品。这里,就是贺州市第一个“客家文化传承班”。
“我们希望通过一点一滴的客家文化教育,让学生不忘根本,将先辈们留下的美好品质传承好、发扬好。”校长曾慧勤介绍,仁冲小学现有192名学生,全都是客家人后代,“客家文化传承班”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们每周至少进行2课时的客家文化教学,在此过程中得到了贺州市博物馆的支持,常能邀请到优秀教师来支援我校文化教育。”
仁冲小学的客家文化教育,不单单只体现在课堂上。五年级的学生胡朵告诉记者,著名的客家围屋景点就在学校的不远处,在课余时间老师们常会组织学生到围屋里参观,讲解客家族群的风俗习惯和特色文化。“我很喜欢上客家文化课,因为老师总是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更重要的是这些客家文化知识培养了我作为客家人的自豪感,今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把先辈们的智慧结晶融入到我的生活中去。把客家文化发扬光大,是我的梦想。”
近年来,随着贺州市“国学进校园”工作的不断开展,仁冲小学的特色文化教育也从单一的客家文化教育转变成国学文化与客家文化结合的“双文化”教育。站在操场上向四周望去,围墙上一幅幅精美诗画艺术不仅展现了客家文化内涵,还渗透了国学文化精髓;教学楼的走廊上、楼梯间内,依次悬挂着醒目的国学标语和名言警句,校园里洋溢着浓厚的“双文化”教育氛围。
“学得好不如用得好,只有在实际动手操作后才能将知识学懂学透。”该校教师龙建华说,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校时常策划开展改创诗文、千古美文朗诵、国学故事表演、师生共同探讨经典文化等系列活动,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让国学文化和客家文化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
新闻推荐
创新管理确保火灾形势稳定 全区消防年中工作会议暨“一村一警”消防警务机制建设现场会在贺州市召开
本报讯(记者周吉品)6月20日,全区消防年中工作会议暨“一村一警”消防警务机制建设现场会在贺州市召开。会议要求,要创新社会消防管理,扎实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抓好消防安全长效机制建设,...
贺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贺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