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幸福 男,1984年生,2008年1月毕业于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同年8月作为省首批选聘生赴任濉溪县百善镇张庄村主任助理。曾获2009年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华西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称号。
记者:村里人都叫你“小杨指导员”,是吗?
杨幸福:这是村里人对我的“昵称”。到村后不久我就把村里情况摸了一遍,张庄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村民采取入股的形式成立了金土地双孢菇专业合作社,种植食用菌每亩可收入6000-8000元,但由于缺乏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每亩实际收益只有3000元左右,没有达到效益的最大化,于是我下决心在食用菌种植方面做些文章。之后,我自费购买了食用菌方面的图书、资料,上网下载了大量种植知识,并到县农科所请教先进经验及管理方法。在书本学习和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我向村里自荐为食用菌种植技术指导员,到田间地头和农民一起劳作,帮种植户提供技术及市场信息。接触多了后,大伙都称呼我为“小杨指导员”,每次听到这个称谓就有种成就感。
记者:听说你还在村里带头创业,跟我们说说。
杨幸福:去年6月村里通过土地流转与县农科所联合搞黑糯玉米示范种植,一季黑糯玉米亩均收入1200多元,是种植大豆的两倍,但一些村民因心存疑虑不愿试种。后来村两委和不愿种的农户商定以每亩每年900元租金分包出去试种,就这样我也承包了20多亩,除去租金、农资和人工费用,去年一季玉米纯收入8000多元。现在全村的黑玉米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600多亩。
记者:干得真不错!还有吗?
杨幸福:种玉米收益后,去年9月我又萌生了创办养殖场,带领村民致富的想法。多方支持下,占地2200平方米的生态养殖基地很快办起来了。预计再过一个多月首批30头肉牛就将出栏,净利润大约20000多元。下一步,我还打算成立畜类专业合作社,逐步打造电子商务网上营销系统,通过典型示范作用,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到养殖中来。
记者:你利用专业所学还帮村里做了哪些事?
杨幸福:我大学学的是会计专业,对金融和财务方面较为熟悉,进村了解情况后就决定尽自己所能为需要贷款创业的农户提供帮助。一般都是农户准备个人资料,剩下的都是我来跑,贷款申办下来后村民只要到银行签字就行了。从去年8月到现在,我已经帮村里32户村民申请了共计106.5万元的贷款。
记者:从专业角度看,你觉得农村合作社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
杨幸福:进村后我发现,村里的双孢菇合作社尽管已初具规模,但财务制度、账务核算及账务处理程序还存在许多问题,利用所学会计专业知识,我搜集了各种与合作社有关的财务资料、原始账簿、单据,逐步完善合作社财务制度、账务核算及账务处理程序,使合作社的会计核算制度及会计处理方法更加规范合理。现在,我已协助村会计为双孢菇合作社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制度。
创造条件克服困难为农民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这是下村两年经历让我得出的总结,大学生村官就要不讲空话,以身作示范,干给群众看,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用行动和事实来说话比什么都重要。
本报记者 钱程
新闻推荐
濉溪县孙疃镇一读者反映:镇政府拆我们的房子,但是不按照房屋面积补偿,而按照宅基地面积补偿,每亩补偿8000元,我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反馈:濉溪县孙疃镇党委丁书记告诉记者,反映问题村民的房子在这...
濉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濉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