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濉溪县人,在合肥打工,来来回回都从高速路上过,午收时节,总能看到合肥地区很多区、县如临大敌般禁烧秸秆,效果不错。但在我们皖北地区,由于外出务工农民增多,机收面积扩大,秸秆没人回收等诸多原因,很多农民对秸秆就地焚烧,出现了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狼烟四起的情景,令人心忧。 ”近日,濉溪县一位热心读者向本报如是反映。
众所周知,焚烧秸秆有很多害处,焚烧产生的滚滚浓烟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影响人体健康;对交通安全也构成很大威胁,直接影响民航、铁路、公路的正常运营,同时容易形成火灾。
据了解,皖北地区的焚烧和合肥地区的焚烧有很大的不同:合肥地区的农民大多将秸秆堆在田间地头的某个角落焚烧,皖北农民就直接在田里大面积的焚烧秸秆,这种焚烧危害更大。
土壤改良专家认为,皖北地区的这种大面积的“烧田”比合肥地区农民的焚烧方式多了一种危害:破坏土壤生态平衡。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复合系统,每个组分都有自身的理化性质,相互间处于相对稳定或变化状态。每种土壤都有特定的微生物区系,小范围内,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养分、水热资源处于一种平衡。而秸秆焚烧破坏了这种平衡:烧死微生物。焚烧秸秆时产生的高温温度,使大量有益微生物被烧死,破坏了“土肥相融”,把“活土“变为了“死土”,同时,烧毁了有机物,使秸秆中的炭、氮、木质纤维、树脂等有机物质燃烧殆尽,只剩下一点灰分和无机元素。
由于没有很好地对秸秆进行综合利用,使农作物秸秆成了影响村容整洁和环境的一大因素。焚烧秸秆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是农民对野外焚烧秸秆害处的认识不足,二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三是对秸秆利用研究少。
专家建议,大面积焚烧秸秆危害很大,为减少对土地的伤害,从养分平衡的角度来说,最理想的做法是秸秆还田,并尽量增加粪便等有机肥,一起埋入土里。同时,皖北地区的基层政府,应充分认识大面积“烧田“的严重危害,认真做好家人、亲戚、邻里的说服和教育工作,普及土壤改良的基本知识。农民朋友更应该“呵护”好自家的土地,保持土壤肥力。
本报记者 胡明兵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曝光了6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典型案例,以震慑犯罪分子,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池州市贵池区——章锦武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2011年9月6日,池州市贵池区...
濉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濉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