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省政府召开全省秋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动员各地、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切实抓好秋种工作,把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引向深入。会议强调,秋种是全年农业生产基础,要在认真总结多年小麦丰产丰收经验基础上,抓好关键措施落实和为农服务,切实提升秋种质量,为夺取明年夏粮丰产丰收打牢基础。
一、认真总结小麦丰产丰收工作经验,持续推动粮食稳定增产
去年秋种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克服不利天气条件影响,切实加强组织发动、持续推动技术转化、不断强化政策支持、深入开展示范创建、全力推进防灾减灾、扎实搞好指导服务,夺取了小麦丰产丰收。主要表现在:一是创造了新纪录。全省小麦单产达365公斤,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7.9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4公斤。小麦总产达266.4亿斤,比上年增加7.6亿斤,连续第8年创历史最好水平。二是作出了新贡献。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全国夏粮增产38.8亿斤,安徽夏粮增产7.4亿斤,占全国夏粮增量的19%,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三是涌现了新典型。据初步统计,濉溪县、利辛县、蒙城县、界首市、涡阳县、太和县、烈山区、谯城区8个县(市、区)跻身小麦“千斤县”,在上年5个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个。
可以说,小麦丰产丰收来之不易,工作经验弥足珍贵。一是紧紧抓住有效农时不放松。始终坚持抗灾夺丰收的生产方针,牢牢把握农事关键点。二是坚持不懈推动“四良”同步。 “四良”就是指“良种、良法、良田、良制”,其核心是良种良法配套,也正是小麦高产攻关的主要内容。坚持“四良”同步不松懈,促进了粮食特别是小麦持续稳定增产。三是认真落实稳粮增收政策。把政策落实的着眼点放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上,落脚点放到推动技术转化应用上。全面落实农业“四项补贴”,认真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在落实中央财政“一喷三防”补助等政策的基础上,省政府先后安排了3000万元追施拔节肥补助和2000万小麦抢收专项资金,促进了技术转化,实现了丰产丰收。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小麦高产攻关的决策部署是正确的,各级、各有关部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应当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和完善,不断推动粮食稳定增产。
二、以夺取明年夏季粮油丰产丰收为目标,全力落实秋种关键措施
第一,抓科技推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抓科技推广,是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一是良种推广要到位。要通过落实良种补贴政策、实施良种示范工程、开展良种对比展示等,进一步加快良种推广,优化品种布局,促进品种更新换代。二是良法配套要到位。良种良法配套是农业科技推广的基本内容和根本要求。必须紧跟良种推广,加快技术集成配套,大力推广种子包衣、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形成现实生产力,推动农业发展。三是良机服务要到位。各地一定要做好农机农艺结合这篇文章,充分发挥农机作用,切实提高小麦机耕机播质量,打牢秋种基础。
第二,抓政策扶持。一要贯彻落实已有政策。要全面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特别是“四项补贴”和最低收购价政策,发挥政策效应,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二要切实加强资源整合。按照目标一致、主体不变、渠道不乱、各记其功的原则,围绕推动“四良同步”,进一步整合项目和资金,切实抓好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和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不断做大高产攻关平台,放大各项支农资金效应。三要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要围绕关键技术推广、薄弱环节突破、突发灾害应对等生产发展的主要抓手和重大障碍,制定出台一批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推动抗灾增产各项措施落实。
第三,抓结构调整。要围绕发挥资源优势,顺应市场需求,提高种植效益,积极推进秋种结构调整。一要优化作物布局。要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培育特色经济,提高秋种效益。二要优化品种结构。小麦生产要充分利用安徽省秋季温光资源,继续调整小麦品种布局。淮北地区特别是中北部地区要积极扩大弱冬性品种的种植面积,充分利用发挥资源和品种优势。沿淮和江淮要强化半冬性品种的主体地位,发挥品种增产和降低风险的优势。油菜生产要积极扩大冬性品种面积,减少春性品种比例,提高油菜生产水平。三要优化品质结构。要继续做好小麦良种补贴统一采购供种,加快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推广步伐,力争小麦优质率达到88%。
第四,抓示范带动。一要抓大片,推动示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大力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建设,就是要按照合理布局、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的原则,促进核心示范区转型发展,努力提高建设水平,切实增强示范效应和带动功能。二要抓大县,促进“千斤县”创建再上新水平。要以整建制高产创建活动为抓手,以小麦增产技术模式攻关为突破口,发挥主产区优势,持续开展小麦“千斤县(市、区)”创建和“吨粮县(市、区)”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县(市、区)域小麦生产水平。三要抓大户,推动规模化经营取得新进展。要以土地经营权流转为突破口,加大政策扶持和技术服务力度,大力培育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民经营主体,积极推动小麦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第五,抓主体培育。当前,要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大力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专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认真落实培育主体的政策文件,引导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化经营,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三、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全面提升秋种服务水平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把秋种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阵地,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集中精力,强化保障,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全面提升秋种服务水平。
一要加强领导,摆上位置。各级政府要把秋种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切实摆上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同志要集中精力抓落实。要当好“一个月”秋种市长、县长,明确任务,强化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深入生产一线,密切联系群众,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小麦高产攻关活动顺利实施。
二要及早谋划,精心准备。各地要备好备足良种、化肥等农用物资,确保秋种需求。要加强市场监管,净化农资市场秩序,特别要加强农资价格监测,防止农资价格不正常上涨,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要强化技术宣传和培训,提高秋种科技含量。要立足防灾减灾,及早制定应急预案。要加强市场研究,及时为农民提供农资、农产品市场行情和价格信息等服务。要加强惠农富农政策宣传,广泛发动农民群众搞好秋种生产。
三要协同作战,搞好服务。要完善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抓服务的机制,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切实搞好为农服务,合力推进秋种工作。
四要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秋种是一场硬仗,季节紧,任务重。各地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分片包干,分工负责,狠抓落实。要完善考评和激励机制,加强对秋种质量、高产创建、关键技术等重点环节、重大项目和重要措施的检查考核,严格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推动高产攻关活动深入开展。
全省秋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主会场。
新闻推荐
■ 本报记者 丁贤飞10月14日早晨,微风轻拂,空气格外清新。此时,濉溪县街头的车辆还不是很多。在铭城花园门口公共自行车服务点,一辆辆车身为绿色、看上去很是小巧的公共自行车,甚是引人眼球。...
濉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濉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