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亚杰陈永兵本报记者程茂枝
长期以来,受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影响,群众生育男孩的意愿居高不下。一些人受利益驱使,因此铤而走险,从事“两非”(即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近年来,安徽省不断加大对“两非”行为的打击力度,查处一批大要案,涉案人员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多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日前,记者采访蒙城县“3·19”和濉溪县“4·12”案件的多位办案人员,并与正在服刑的王吉面对面对话,披露两案查处过程,分析“两非”案件特点,探讨打击“两非”的必要性和社会意义,为各地做好打击“两非”工作提供借鉴和启迪。
暴利驱使铤而走险
记者:做这事(“两非”)是为钱吗?
王吉:不是,主要是熟人帮忙。
记者:每次药物成本多少钱?
王吉:不记得了,几十块吧。
记者:那你向孕妇收多少?
王吉:1000块吧,我老婆收的,不清楚。
记者:那你怎么说不为赚钱?
王吉:这……,不好说。
记者:你知道自己干的事触犯了刑法吗?
王吉:不知道,当时只知道是违法,没想到会犯罪。
……
2014年2月15日,记者在濉溪县监管所见到正在服刑的王吉,面对记者提问,他闪烁其词,极力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当谈到春节期间孩子们来看自己,家中尚有80多岁老父亲无人照顾时,王吉的眼圈红了,扭过头偷偷地抹眼泪。
此时此刻,王吉或许才真正在内心深处为自己的行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伤害而忏悔。就在另外一间监房内,王吉的妻子丁青姗同样因从事“两非”行为被判刑。夫妻俩同时锒铛入狱,春节也只能在监狱中度过。
记者从濉溪县“两非”专案组了解到,2010年以来,犯罪嫌疑人丁青姗、周荣、陈龙、王吉、丁青秀、李耐、高达等人,先后为200多名孕妇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终止妊娠手术。该团伙非法获利巨大,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同样是在2013年,蒙城县也破获一起“两非”大要案。 2013年3月初,蒙城县在排查“两非”案件线索中,发现城关镇居民白丽丽有重大嫌疑,且涉嫌“两非”行为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决定成立“3·19”专案组。从公安机关抽调精兵强将,封闭式办案,成功“挖”出犯罪嫌疑人29名,涉嫌胎儿性别鉴定42例、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手术24例。
记者发现,无论是濉溪县“4.12”案件中的王吉和丁青姗,还是蒙城县“3.19”案件中的白丽丽,都曾经有正当的职业,家庭收入也比较可观。如王吉曾经是一名执业医师,开一家社区诊所;白丽丽也曾是一名妇产科医生。他们为什么放着正当的职业不干,反而要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其主要原因还是受暴利驱使。
办案人员推测,已经查明的两案犯罪分子的非法获利只是冰山一角,“他们的非法收入远远不止于此。 ”濉溪县办案人员透露,当地2008年前非法性别鉴定(B超)费用在50元左右,流产费用在500元左右;现在性别鉴定至少300-400元,流产四五千元,就连中介人,也有800-1000元的提成。 “有时他们一天做好几个人流手术,非法获利万把块也属正常”。
蒙城县办案人员的介绍也印证了上述推测。当地给孕妇做B超鉴定以前的费用在200元左右,后来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大,做一次500元,后来上千甚至更多。 “白丽丽没有什么其他生意,但在蒙城、亳州、合肥等地有好几处房产,非法获利可见一斑。 ”
受暴利驱使,犯罪分子不惜以身试法,有多人甚至成为惯犯。濉溪县办案人员介绍,他们查处的“两非”案件中,专业做B超的2个人,以前就被处理过,周荣、高达被淮北市相山区处理过,丁青姗被判过一次管制,都有前科。蒙城的白丽丽被医院开除后,夫妻二人又重操旧业,“专职”干起“两非”勾当。
“现在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全国适龄男性比女性多三千多万,相当于一个省的人口”,一位办案人员忧虑地说。而正是在王吉、白丽丽这样的犯罪分子一次次“帮忙”中,出生人口性别比慢慢失衡,给社会的发展带来无穷的后患。
部门联动依法查处
“两非”案件大都是顺藤摸瓜、抽丝剥茧,一点一点“挖”出来的。记者调查发现,这类案件往往存在着隐蔽性强、调查取证难度大、当事人不配合等难题,工作阻力非常大。面对这种复杂的形势,蒙城、濉溪等地在“两非”案件查处过程中形成了“党政负责,纪检牵头,部门履职,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这也成为安徽省打击“两非”的主要工作模式。
“高层倡导、领导挂帅、部门协作,这是‘挖\’出‘两非\’大要案的根本保障。 ”采访中,办案人员如是总结“两非”案件侦破的关键因素。蒙城县和濉溪县分别成立了由县长和县委副书记领衔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纪委或政法委牵头,从公安、法院、检察院、卫生、人口计生、药监等部门抽调专人,集中办公,使打击“两非”工作保持常态化。
办案过程中,专案组成员同心协力、勇于吃苦,经常不分昼夜,不论节假日,全身心投入到案件侦办中。 “为了盯住嫌疑人,侦查员在路边一蹲就是几小时,在车上一坐就是一夜。 ”濉溪县办案人员回忆,为近距离获取证据,侦查员曾化装成小商贩住进10元钱一晚的小旅店,与嫌疑人丁青秀在小旅馆内租赁的产房为邻,不畏酷暑,不怕蚊虫叮咬,饿了吃口方便面,渴了喝口纯净水。
“办成一个‘两非\’案件,警方投入的精力是普通刑事案件的两倍甚至多倍。 ”蒙城县参与“两非”案件查处的负责人介绍,“两非”案件调查非常难,涉案人员广,流动性大,不仅是犯罪嫌疑人,还有受害人、中介人,都是通过手机联系。特别是外出打工流动人员多,信息无法掌握,犯罪嫌疑人省内、跨省流动频繁,他们除了固定住所,还到处租房子,有时在宾馆里实施犯罪。
此外,取证也很困难。 “所有的交易都是秘密进行的,给钱的时候就是塞口袋,没有任何证据;便携式B超机,5分钟内就能检测出结束,有的在车里、宾馆里就能做。”办案人员透露,犯罪嫌疑人在实施“两非”活动时,往往把脸遮起来,使孕妇事后很难指认。更有甚者,告知结果都采用类似于黑话的隐语,比如是男孩就说理想,或是点头、拿烟暗示;如是女孩,就说不理想,或是摇头、拿花暗示。
蒙城县办案人员介绍,“两非”案件必须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才能最终定罪。 “我们在办案的过程中严格依法办理,对证据十分苛刻,哪怕有一点不完整的地方,都会重新搜集证据。这个案件补充证据的情况就发生过几次,目的就是将案件办成经得起推敲和历史考验的‘铁案\’。 ”
2013年7月23日,蒙城县法院对“3·19”案件20名犯罪嫌疑人公开审理,下午3时庭审结束并当庭宣判:判处有期徒刑4人,管制12人,免于追究刑事责任4人。同时对涉案相关人员给予党政纪处分:开除党籍1人,留党察看2人,行政降级4人。公开审理不仅有效震慑了犯罪分子,也是对参与旁听的有关人员和群众一次难得的普法宣传和教育。
“两非”案件特点鲜明
通过常年办案,专案组工作人员总结出了“两非”案件一系列特点,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其中,涉案犯罪嫌疑人多有前科,反侦查能力强,侦审难度大是办案人员最直观的感受。 “我们查证的8名犯罪嫌疑人中,5人有过违法犯罪记录,其中4人前科记录就是涉‘两非\’案件,丁青姗、周荣为取保候审期间,高达为缓刑期间。 ”濉溪县“4·12”案件办案人员说。
在“4·12”案件中,这种特点暴露无遗。该团伙利用前来做手术的怀孕妇女将联系方式传播出去。由犯罪嫌疑人陈龙首先接听电话进行反侦查询问,确定安全后再让孕妇拨打犯罪嫌疑人周荣或李耐的手机,由周或李为孕妇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对需要做非法终止妊娠的孕妇,周荣、李耐、陈龙再将他们介绍给犯罪嫌疑人丁青姗。丁青姗伙同丈夫王吉、妹妹丁青秀、侄女王贵芳等人为孕妇施行非法终止妊娠手术。为逃避打击,丁青姗等人更是“狡兔三窟”,在淮北市区9个隐蔽地点租房,便于做引产手术。
这些人是如何纠集到一起的呢?正如前文所述,他们之间多有“血缘”、“亲缘”、“情缘”关系。以“4·12”案件为例,8名犯罪嫌疑人中丁青秀和丁青姗是姐妹关系,王吉、丁青姗为夫妻关系,王贵芳是王吉的侄女,周荣、陈龙长期姘居,是公开的情人关系。李耐与陈龙认识后,也发展成情人关系,后也加入这一团伙。因为有这些紧密关系的交织和遮掩,使得他们的活动不易被外人怀疑,即使进入侦查视线,也给收集证据、寻找突破口带来很大难度。
“两非”犯罪主体主要是一些什么样的人?他们之前都是干什么的?对此,办案人员分析,涉案人员多有专业技术,职业化特点明显。如蒙城的白丽丽之前是一个妇产科医生,在“业内”有很高的“口碑”,“据说她技术很好,甚至还收徒授业。 ”
犯罪成本低,“利润”大,也是犯罪分子反复犯案的一个重要因素。“两非”案件虽然呈现职业化特征,作案要有专业技术,但它对技术的难度要求并不高,手段简便快捷,如B超机为便携式,在空间狭窄的车上就能操作,所需的药品和器具成本也低,流产仅需吃几片药,即使案件破获,也难穷究全部案件,加之处罚时往往不能做到 “从重”,从刑期上让其惧怕,从经济上使其倾家荡产,客观上“放纵”了犯罪。
我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为他人进行节育复通手术、假节育手术、终止妊娠手术或者摘取宫内节育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且处罚金。 “由于掌握证据有限,犯罪嫌疑人往往不能从重处罚。在犯罪成本和所获利润的巨大反差下,其一旦回归社会,往往还会重操旧业。 ”
不仅如此,从事“两非”活动,即使失败,受害者也不敢声张,很少有经济风险。如濉溪县双堆集镇邹圩村李霞荣在没有取得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及医师执业证书的情况下,为双堆集镇施刘村村民于某非法终止妊娠,致使其子宫穿孔,经法医鉴定为重伤。但案件查处之前,受害人于某并未声张,反而是以5000元和李霞荣私了。
此外,“两非”案件没有所谓的“受害人”,双方都是“获利”者,这也给侦办工作带来难度。 “两非”案件中的在孕妇女与犯罪嫌疑人之间是“你情我愿”的特殊关系,使这类案件的线索来源渠道往往很窄,很难接到这类案件的报案、控告、扭送等。举报线索也是少之又少,基本都是靠打击“两非”犯罪专案组和计生部门在工作中发现,难以做到及时打击处理。即便获取线索,因为双方都有违法性,均不愿主动配合,调查取证的工作难度很大。
采访中,濉溪、蒙城两县办案人员建议,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监管力度,对非法进行性别检查、非法终止妊娠和不按照规定销售终止妊娠药品、器具的,坚决从严惩处,对无行医资格的江湖游医依法进行取缔;加强对有“两非”案件前科劣迹人员的监控力度,对其进行重点监控,真正做到预警预知,时刻掌握他们的动态;此外,还要加强孕育过程的监管力度,发动群众开辟线索来源渠道,加强区域协作,加大打击力度,使犯罪成本增大,以有效遏制犯罪。
突破“两非”大要案尽管是末端治理,但令人欣慰的是,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突破“两非”大要案,使安徽省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多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为实现“十二五”期间“全省性别结构继续得到有效改善,性别比超出正常值部分年均下降10%左右”的治理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2013年9月26日上午,濉溪县法院对4·12“两非”案件进行公开审理,图为庭审现场。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日前,经省“安徽好人”评选委员会和公众代表评审团评定,张健、孙守群等11人当选2月份“安徽好人”。他们是:两次捐骨髓挽救弟弟生命,主动承担亡弟50多万元债务并抚养亡弟遗孤的霍山县诸佛...
濉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濉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