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位于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柳孜村。柳孜河运遗址是我国隋唐大运河建筑遗址的首次发现。清理出石构建筑、木质沉船、瓷器、铜钱等一批重要的遗迹遗物,为了解、研究运河的形成、使用、淤塞、废弃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
石块建筑码头位于运河南侧,顺河道而建,为长方形立体建筑,其东西两侧均用夯土护堤,是一座货运码头。这是我国隋唐大运河建筑遗址的首次发现。柳孜镇是隋、唐、宋代通济渠岸边的重镇,此次发掘证明了柳孜镇不仅是一个运漕中转码头,也是一个很大的商旅集散中心。发掘获得的大量唐宋以来8个朝代、20多个窑口的精美瓷器尤为珍贵。淮北市还专门修建了一座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内存大量出土文物。此次大运河申遗成功,也将为此前淮北计划打造的“隋唐运河古镇”添加助推器。
大运河泗县段遗址
2011年通济渠泗县故道列入大运河申遗重点考察地段。通济渠故道自西向东经泗城横穿泗县,境内长48公里,其中保留有水故道28公里,当地称汴河、古汴河、老汴河或小汴河。 据统计,仅运河故道城东段旱时可灌溉良田14000多亩。
2012年4月,国家正式将大运河泗县段列入“中国大运河”申遗名单。泗县县委政府为保护好大运河申遗,2012年专门成立了“大运河泗县段保护申遗工作办公室”,作为大运河保护管理的综合机构。 2006年泗县运河故道被确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泗县运河故道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上半年,泗县运河故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政府好多次制定运河保护制度。从2003年以来的考古发掘,附近出土了大量瓷器残片和唐宋古钱等珍贵文物,泗县运河出土文物资料足以表明,泗县运河故道曾在历史上承担着文化交流、经济沟通、军事运输等重要的社会功能与国家职能。
新闻推荐
亲爹捆绑三岁儿子丢弃借口“压力大”报警称儿子“丢了”,被行政拘留五日
报警称儿子“丢了”,被行政拘留五日
濉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濉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