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贤飞
日前,记者来到濉溪县百善镇永建家庭农场,眼前一望无际的小麦长势正旺,格外喜人。 “去年,我们家的纯收入突破百万元,乡亲们的收入都有了增长。 ”农场负责人赵德平喜滋滋地说。
2009年到2011年,种粮大户赵德平在百善镇叶刘湖村流转土地1700亩。 2013年6月,赵德平成立了淮北市首个家庭农场,一年两季,一季小麦,一季玉米,都是作为种子用;除种植玉米,农场又套种西瓜。
“其中,种子的价格比通常的粮食要高15%到20%,套种西瓜每年产量有好几百吨,这不是一笔小收入。 ”老赵自豪地告诉记者。
不仅仅种植方式改变了,记者注意到农场仓库内,到处是琳琅满目的农业机械及烘干设备。 “我们的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了100%。 ”走进农场麦田,一个现代化气息甚浓的“淮北市农业三情永建农场监测点”引人注目。 “有了这套设备,土壤墒情、病虫害等通过手机、电脑都能接收到。 ”赵德平拿出手机,让记者看刚刚收到的数据。据介绍,赵德平父子是当地有名的科技示范户,父子二人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优质专用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叶刘湖村村民陈志来说,在永建农场的代理下,这几年农户小麦套种西瓜越来越多,家家户户的收入都有增加。永建农场带动了1500户科技示范户,培训出了种植能手百余名。
赵德平计划下一步流转土地3000亩,种植优质小麦2700亩,玉米2000亩,大豆600亩,小麦间作套种西瓜种植500亩,双薄膜覆盖西瓜种植100亩,其他品种农作物300亩,总产值1500万元,纯收入240万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丁贤飞 通讯员 王松林)记者日前从淮北市交通运输局获悉,今年该市新增库外农村公路危桥改造20座,定于6月份开工建设。2011年以来,淮北市共改造72座危桥,投资10950余万元,全面完成了建设...
濉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濉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