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的父亲嵇昭,字子远,官至督军粮治书侍御史。嵇康有兄长,名嵇喜,早年即以秀才身份从军,后官至太仆、宗正。
嵇康幼年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
按照现在的理解,嵇康算是官二代,从小聪明,博览群书,长大后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所以嵇康是曹魏宗室的女婿,官至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作为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极少在人物的相貌上花费笔墨,但对嵇康却破例作了详尽描述。
《晋书》描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嵇康无论是身材仪表还是气质风度都是个标准的美男子。
除了帅气外,嵇康才华灼灼。
《魏氏春秋》说嵇康“学不师授,博洽多闻”,他的诗文书法琴艺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是位多才多艺的全能式学者。他的诗气峻辞清,立意高远;他的文章气势磅礴,深刻犀利。嵇康精通音律,是当时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和演奏家。他写的《琴赋》,特别是洋洋七千言的《声无哀乐论》独树一帜。
除了这些外,嵇康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打铁。
《晋书》说他“性绝巧而好锻”;又说“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住的地方贫困,以打铁为生。当然,“好锻”或许只是为了锻造自己的纯青灵魂和铮铮的铁骨。
千年嵇康墓,如今一片荒芜。
三千太学生,一曲广陵散
嵇康,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县)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他一生朋友很多,比如有一个朋友叫吕巽,迷奸了自己同父异母弟弟的媳妇,造成弟媳妇自杀。弟弟吕安去报官,吕巽恳求嵇康从中斡旋,结果嵇康就真斡旋了。最终害得自己和吕安一起下狱。
嵇康还有一个朋友叫山涛,也就是名传千古的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主角山巨源。这封信是嵇康听到山涛想荐举他时,他断然与这位好友绝交宣言。然而嵇康死后,山涛用自己的方法来诠释这段友谊。
纵观嵇康的一生,似乎他对朋友和敌人都不设防,乃至于经常伤害朋友而上了小人的当。今天的史话,我们到嵇康老家去转转,说一说不一样的嵇康。
嵇康被无辜下狱,在全国上下激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数千名在地方上极有声望的豪杰之士,纷纷上书,要求同嵇康一同入狱,以此向当局施加压力。面对如雪片般飞来的请愿信,司马昭显然感到了嵇康强大的政治号召力。
笼络才能人士,一直是司马昭的态度。司马昭对待竹林七贤的任何一位都想收为己用,其中对嵇康尤甚,因为嵇康是竹林七贤的领袖,在当时社会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只要嵇康学点阮籍的做法,当个无关紧要的混饭混酒的官,完全可以保全性命。但对于一身傲骨的嵇康来说,这一点他做不到。
瞅准时机的钟会,乘机火上浇油。
他向司马昭说道:今日四海升平,天下归心,但嵇康却始终不愿臣服主公,而且怠慢礼法,藐视朝纲。昔日,姜子牙诛杀齐人华士,孔子杀戮鲁人少正卯,都是因为这些所谓名士,恃才傲物,蛊惑群众,轻蔑礼法;所以圣人才执礼教之剑,杀之。现在,嵇康、吕安等人言论放荡,煽动民众,诽谤礼教,为自古圣贤所不能容。所以,主公您应当处死嵇康,以敦正风俗,清洁王道。
博学巧思的钟会,特意用姜子牙和孔子诛杀不愿与之合作的名士的典故,鼓动司马昭杀害嵇康。其实孔子诛杀鲁国名士少正卯一事的真实性历来存在争议。但这番言论让司马昭下定决心将嵇康、吕安斩首。
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他向兄长嵇喜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
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从前袁孝尼(袁准)曾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广陵散》现在要失传了。”说完后,从容就戮。死时年仅39岁。死后葬在故里嵇山石窟墓中。
磅礴绝交书,难辨小人心
这样有才华的曹魏宗室人,司马昭当政后曾多次拉拢。但都被拒绝。司马昭已埋下杀心。
司马昭边上有一个小人叫钟会。钟会出身名门,是钟繇之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气”,十九岁入仕,为秘书郎,三年后又升为尚书郎,二十九岁时就已进封为关内侯。但是嵇康拒绝与其交往。
年轻时,钟会对年长其两岁的嵇康,敬佩有加。《世说新语》记载:钟会撰写完《四本论》时,想求嵇康一阅,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就是在他家门口扔进去给他看。
显赫后的钟会再次造访嵇康,嵇康也不加理睬,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旁若无人。钟会觉得无趣,悻悻地准备离开。此时,嵇康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种态度,让钟会记恨在心。很显然,嵇康根本不会看人脸色。而这种阅人能力,在另一个事情上表现得更明显。
嵇康有两个朋友,一是吕安,另一个是吕安同父异母的哥哥吕巽。
景元三年(262年),吕巽看上弟媳美色,灌醉吕安的妻子徐琅后,迷奸得逞。徐氏羞愧难当,自缢而亡。吕安准备去官府告吕巽。
吕巽求嵇康为自己斡旋。嵇康安抚吕安,认为应该考虑他家的名誉,家丑最好不要外扬。由于嵇康出面,吕安终于撤诉。谁知吕巽忧心把柄操于人手,反而诬陷吕安打过母亲,最后吕安下狱。嵇康愤慨与吕巽绝交,写《与吕长悌绝交书》。自己也一同被下狱。
临终托遗孤,真友山巨源
嵇康墓又称嵇中散墓,位于安徽省涡阳县石弓镇嵇山南麓(原属濉溪县临涣镇)。清嘉庆十年(1805年),宿州知州李清玉在《重修嵇康墓》碑文中说:“宿州西百二十里有中散大夫嵇叔夜(字康)墓载在州乘”。
据当地文物所负责人介绍,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地村民挖开嵇康墓后,将其中一个金镶玉的杯子上的金子熔化了一些。后来文物部门从百姓手中征集到,送往南京博物院进行修复。目前该文物和发掘出来的十余件文物都在阜阳市博物馆。嵇康墓目前只剩下墓穴。整个墓穴是凿山体成石窟而建,工程可谓浩大。站在墓穴口,依旧能够感受当时之人对于嵇康的尊重。
再回到嵇康名传千古的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上来。
山涛,字巨源,也是“竹林七贤”之一。他应征到司马氏处做官,并荐举嵇康任官,嵇康显示自己的风骨,也比较鄙视朋友,所以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当时的山涛并无怨言,没有反驳什么。
临死之前,嵇康让自己的孩子去找山涛。他知道,山涛值得托付。那年,嵇康的儿子嵇绍10岁。等他长大后,山涛奏请晋武帝,推荐嵇绍担任秘书郎(掌管书籍的官吏)。
晋武帝说:如果真的像你说的那样有才能,就能胜任秘书丞(掌管书籍的负责人),何况秘书郎?于是下诏征嵇绍为秘书丞。山涛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这位与之“绝交”的友人的尊重。
王玉琪 本报记者 周晔/文
卞世鹏/图
新闻推荐
——张崇岫印象
濉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濉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