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53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安徽省档案馆集中公布了从1963年至上世纪70年代的安徽省及相关部门号召学雷锋相关通知的历史档案。从这些珍贵的档案中,看到了很多单位学习雷锋的标兵。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出那个年代所涌现出来的“雷锋精神”。
1
1963年当年安徽掀起学雷锋热潮
此次安徽省档案馆公布了多份“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相关历史档案。其中1963年当年的多份档案中,有3月份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开展学习雷锋和好八连活动的意见,1963年4月份共青团安徽省民政厅机关委员会关于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情况的小结,1963年8月份安徽省妇联关于在全省妇女中进一步开展学习雷锋和好八连活动的通知等。
据安徽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几十年前的这些档案,可以看出,1963年毛主席和中央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后,安徽省及各机关单位就立即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
2
上世纪70年代学雷锋形式多样
在安徽省档案馆公布的众多档案中,还有上世纪70年代里的几份通知和要求。从这几份档案中,可以看出此时的学雷锋形式已经十分丰富。
1973年是毛主席为雷锋题词十周年,一份名为《安徽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政工组关于深入开展学习雷锋同志活动的通知》的档案里是这样要求的:首先要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毛主席题词的意义,重点学习《雷锋的故事》和《雷锋日记选》,各单位可以利用党团生活会、小型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学习、座谈雷锋同志的事迹,可以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墙报、业余文艺宣传队等形式掀起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潮。
1977年由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教育局、安徽省革命委员会知青办、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安徽省红代会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的联合通知》中,我们可以看到,学习雷锋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座谈会、召开纪念大会等,更扩大为诗歌朗诵会、文艺演出、图片展览、组织义务劳动、开展劳动竞赛等。根据当时的社会现状,工厂、农村、学校、街道等,各行各业结合本行业特点可以做出具体的安排。
3
从众多档案中,记者与安徽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一起找到了两份学雷锋榜样人物的档案材料。
一名是淮南市长青公社新王大队的“雷锋式的女工作队员”张珍华。在档案中记录着:张珍华是淮南市商业局水产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她参加工作队期间,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在冒火救儿童的战斗中,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1977年2月27日下午,一个值班棚着火,里面有一个孩子。紧急时刻,正在劳动的张珍华冲了上去,一脚把篱笆门踢开冲了进去,她刚把孩子抱起,火就烧到了她的身上。张珍华豁出命去将孩子抱出棚子,自己则被严重烧伤。
另外一名是濉溪县韩村公社韩村大队的退伍军人胡长绪。这份档案里是胡长绪在安徽省优抚对象积极分子会议上的发言:《走雷锋的路,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胡长绪从在农村干革命到学习毛主席著作“用”字当头,从把集体的事放在心上到别人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从保持革命战士本色到做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员等几个方面做了发言。发言中,胡长绪表示要以雷锋同志做榜样,谦虚谨慎,团结群众,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安徽省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诸多档案来看,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里,整个社会对于雷锋精神十分推崇,劳动者们工作积极性高涨,有力地践行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新闻推荐
——张崇岫印象
濉溪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濉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