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鲍亮亮
安徽省粮食生产已“十二连丰”,如何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实现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齐头并进,是眼下的热门话题。日前,皖北“互联网+粮仓”创新发展论坛在粮食生产大县濉溪举行,来自京东、甲骨文等企业高管和电子商务专家,围绕“跨界汇智聚力 激活粮农电商”的主题,探寻粮农企业如何融入互联网大潮,全面搞活粮食流通,促进农民卖粮增收,实现“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濉溪作为安徽省粮食主产区,能否依托产粮优势做‘互联网+’文章? ”在论坛分享中,濉溪县副县长刘晓云表示,应以“互联网+”为抓手,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电子商务在农业产业链中的运用,加快“互联网+粮食”平台建设,打造“粮油网络经济”。
“想让农产品真正走出农村,并不仅仅是实现网上交易这么简单。 ”刘晓云认为,应从需求端出发,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打造规模化、精准化、现代化农业,发展绿色粮食产业,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扩大深加工产能,提高粮食产品附加值,不断催生新消费。同时,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加快实现农业生产全程可追溯,确保粮食品质安全。
“溯源就是产品的身份证,能有效解决农产品在上行时的信任问题。 ”杭州甲骨文农村事业部总监钟友明在分享农产品标准化与溯源体系建设时表示,“只有将溯源体系建立起来了,才会有真正的地标产品,有效杜绝假冒伪劣。 ”溯源只是一个手段,目的就是要打造打造县域农产品 “网红”,让每一件农产品都成为当地的名片,从而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帮助农民增收。
农产品上行的关键是营销。 “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智能化、宅生活、短购物是未来商业的主旋律,商业竞争已从争夺空间到争夺时间的转变。 ”果媒传播上海原产递项目执行CEO李峰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对产品黏性大大降低,农产品要想卖得好,必须在品牌营销上发力,提升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知晓度、认可度和忠诚度,让产品更近、更快、更短地到达消费者手中。 “芜湖的三只松鼠在品牌营销上就做得很好。 ”他说,这家经营坚果类的网络店铺,在推广产品时使用符合年轻人消费习惯的生活用语;在消费体验上,提供了从打开快递包装到吃完果壳丢弃的垃圾袋等所有细节服务,正是利用这种给品牌文化“做加法”的方式,让他们成为了电商平台上坚果类店铺的销售冠军。
“互联网正在创造和引领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为农村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目前,濉溪县已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列入2016年十大重点工程,将重点实施,强力推进。 ”濉溪县委副书记徐从亮表示,将加快构筑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推进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促进产销有效对接,实现品牌农产品顺畅销售,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新闻推荐
濉溪县读者李女士反映,她今年春节期间入住濉溪经济开发区金桂花园小区,居住的小高层因水压过低,每天早上5:30至9:00、晚上7:30至11:30期间自来水很小,有时甚至断流。家中的热水器、洗衣机根本无法用。...
濉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濉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