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新闻 凤台新闻 寿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淮南市 > 凤台新闻 > 正文

灭门案背后的乡村伦理之痛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3-05-03 11:32   https://www.yybnet.net/

一名51岁的父亲残忍杀害小儿子一家四口,包括两个年仅3岁、1岁的孙子——近期发生在安徽省凤台县的这起灭门惨案骇人听闻。案件反映出的乡村伦理失衡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儿子欺侮父母酿惨案

今年3月12日,凤台县朱马店镇马店村村民朱根一家被发现遇害。案发后41个小时,警方将犯罪嫌疑人、朱根父亲朱敬四抓获。据朱敬四交代和多方证实,本案起于家庭矛盾:朱家先后建有两栋住宅,两个儿子婚后各分得一栋,父母随小儿子朱根住老宅。自2009年起,镇上的人陆续从老街向新街转移,大儿子新街上的房子升值到一百多万元,小儿子老街上的房子只值二三十万元。小儿子夫妻俩因此认为父亲“偏心”,家庭矛盾迅速激化。因要“换房”不成,小儿子砸了父母全部家当,并将其赶出家门,迫使他们外出打工为生。

2010年至今的3年里,朱敬四因亲戚去世几次返乡,却屡遭小儿子当众恶毒辱骂、持刀威胁,他在愤懑和绝望中生出了“了断”的想法。今年春节后,朱敬四悄悄返乡,于3月11日凌晨翻入小儿子家中,将熟睡中的小儿子一家残忍杀死。

不孝背后的乡村伦理失衡

当地村民认为朱敬四虽然性子比较直,但总体还是个朴实的人。除了不该杀孙子,他们大多对其抱有一定的同情,“现在乡里风气不好,有些年轻人实在不像话。 ”

安徽省社科院法学所所长李小群认为,像这种赠与式房产产生的纠纷,以及子女殴打、虐待父母,均可通过法律解决,农村群众法制意识相对淡薄,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而朱敬四则供述,自己并非完全不懂法,“打官司能帮我要回房子,但能保证儿子将来不骂我、不打我、孝敬我吗? ”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认为,这种不孝的背后是乡村伦理失衡,“我国传统家庭代际关系的核心是‘反哺\’,父母抚养子女,子女通过回报养育之恩来达到代际平衡,但近年来在农村这种平衡逐渐被打破。 ”失衡的具体表现是父母给子女盖房子、办婚事等被视为天经地义,而子女赡养、孝敬父母的责任感却弱化了。他近年来在安徽、河南、江苏等省的十几个村庄调研发现,子女不孝现象很常见,很多老年人生活状况较差。

乡村经受价值观转型之痛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吴理财认为,“在传统乡村伦理体系中,子女不孝会受到宗族组织、权威长者的谴责和纠正。现在这种制约已近乎解体,社会舆论也失去了力量。年轻人不是不知道孝道,而是更看重现实利益,似乎‘没钱\’比‘不孝\’更丢脸。 ”朱敬四夫妇遭到小儿子虐待长达3年得不到纠正,就是公共道德无力、社会制约失灵的体现。

兰州大学副教授申端锋认为,当前的中国农村社会正在经历一种新的转型之痛,即价值观转型之痛。 “随着市场经济和大众传媒的渗透,在金钱至上、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价值观冲击下,传统伦理体系面临内部失衡、制约弱化的危机。 ”

专家建议,政府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将传统观念和现代理念相结合,培养新型乡村代际伦理。除此之外,还应积极培养农村的自组织能力,使其自我组织自我制约,更好地发挥对伦理失范行为的纠正作用。

《半月谈》2013年第8期徐海涛

新闻推荐

颍上村医刘胜为村民治病可“打欠条”26年“赊账”20多万

在颍上县杨湖镇展洼村,甚至临近的凤台县,找刘胜看病能 “赊账”的事,是众人皆知的“秘密”。如今,村卫生室的档案柜里,摆放着一沓高20厘米、用塑料绳捆绑的“特殊”欠条。这些写在作业本、药方或...

凤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灭门案背后的乡村伦理之痛)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