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8日,一个普通的日子,可对凤台县新集镇曹庄村的宁克荣和她丈夫付学庆来说却是一种煎熬。原来,很长一段时间,宁可荣感觉腰部越来越疼痛,一开始认为是小病忍着没说。直到丈夫察觉才坚持带她到医院做了一次全面检查。看到化验结果那一刻,宁克荣一下就懵了——她患的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而且是高危类的急性白血病。
宁克荣与付学庆1997年结婚,家境十分贫寒,靠亲戚借钱才勉强盖了两间小房子。为了生活,夫妻倆开始做些小生意,每天不辞辛劳地干活。 “别人家的店都关门了,我们家的灯还亮着,我们相信,人勤天来助。 ”2006年,夫妻俩终于把欠账都还清了。2011年,付学庆被推选为曹庄村村支书,宁可荣在家操持生意,夫妻两人琴瑟和鸣,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谁也没想到,噩耗竟突如其来,“当时真感觉天塌了下来。 ”想起妻子的病情和年少的孩子,付学庆也止不住暗自流泪,但当着妻子的面,他总是轻松安慰:“别多想,安心治病,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给你治好。 ”
他把妻子送进了治疗白血病的专科医院——上海道培医院进行化疗。宁可荣却不许他常住上海陪伴自己,她叮嘱丈夫:“好好把村里的工作做好,不能愧对老百姓。 ”面对妻子的深明大义,付学庆只好在上海和淮南两地来回奔波,一边去医院照顾妻子,一边在村里组织修路、改善农田水利等。曹庄村村委会副主任刘士群告诉记者:“去年12月份,突然下大雪,他当时在上海,特地打电话,要我安排人到农户家看看有没有危房,他放不下村里的大小事情。 ”
然而,高额的医疗费却压得全家喘不过气来,亲戚朋友能借钱的付学庆都跑了个遍,还打算将家里的房屋变卖,而宁可荣的病情一直没有根本性好转,最后,只剩下一个救命办法——骨髓移植。
为了节省费用,院方建议从近亲属寻找合适的捐献对象。宁克荣姐弟五人全部赶到上海进行配对,遗憾的是,姐姐、弟弟都达不到配对的条件。全家最后的希望寄托在15岁的儿子付豪身上,医生在检查中发现,付豪和母亲的基因点配对率基本符合移植条件。
不过,这个想法首先被宁克荣坚决拒绝了。“她考虑到儿子小,万一手术做得不好,可能影响到孩子一生,即使手术成功,她也心疼孩子身体受不了。 ”拗不过妻子,付学庆只好去将真相告诉儿子。在此之前,为了不给付豪带来负担,付学庆一直没有跟他透露过妈妈的病情。 “爸爸只告诉我,妈妈身体有一点小毛病,很快就会回来了。当知道她得了白血病时,我才感觉到妈妈可能会离开我。”得知消息后,付豪便从学校请了假赶到上海,一头哭倒在母亲怀里:“如果没有你,我会更不开心! ”
2012年12月20日,付学庆亲手将妻儿送进了手术室。付豪回忆说:“刚开始也很害怕,特别是看到那么粗的针管子,但听到医生说,这样才能救我妈妈,我就不害怕了。 ”第一天,医生从他身上抽了800毫升的骨髓,全部输入母亲体内。第二天上午又从他身上采集了220毫升干细胞输给母亲。
当采集完骨髓的付豪被推出手术室,一向坚强的父亲看到儿子虚弱的样子,也忍不住哭起来,付豪却抓着他的手,告诉爸爸:“只要能救活妈妈,就算把我的骨髓抽干我也愿意。 ”
截至目前,付学庆已千方百计筹集140万元为妻治病。面对着丈夫的不离不弃,儿子的舍命相救,宁可荣也坚定了治疗的信心,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的排异反应。付学庆兴奋地告诉记者,目前,妻子的手术非常成功,病情已大有好转,在医院里能下床活动了。这个经历磨难的家庭,又看到了新的曙光! 陈明陈倩 张玉芳
新闻推荐
素有“淮上明珠、皖北江南”之美誉的凤台县,近年来多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单位、全国基层农技推广创新试点县等荣誉称号。2013年,凤台县被列为全国新增水稻生...
凤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凤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