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合肥,雪花纷飞,异常寒冷。不过,在北二环杏花村街道辖区的一个建筑工地工棚内却充满了温暖。当天,参加安徽省两会的5名政协委员来到工地,与留守农民工们交流谈心并合唱歌曲。
老有所依
靠家也要靠社区
马年央视春晚上,一首《时间都去哪了》唱得很多人潸然泪下。春节长假结束,子女们又纷纷离开父母,许多老人再次陷入“空巢”状态。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现象,安徽省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以便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为流动老人提供交友机会
“一些在外地工作的子女,父母年纪大了之后想把他们接到身边,但是很多老人却为在新的城市没有交际圈而苦恼。”省人大代表韩定旺认为,当下中国养老的主要形式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这是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个很普遍的问题。
“过去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很多人从出生到工作都生活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韩定旺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老人要离开原来的居住地到新的地方去生活时,“政府应该组织一些活动,让流动到外地生活的老年人聚集在一起,为他们提供一个相识相交的机会,让他们的老年生活丰富起来。”
社区可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省政协委员张俊杰认为,将来更多地可能需要依靠社区来完善养老模式。
张俊杰认为,目前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大多已经退休,作为率先响应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代人,社会对他们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有一个幸福安宁的晚年。现在城市空巢老人较多,而社区化家居养老符合中国文化传统。他建议加强社区组织建设,配备管理人员,负责辖区老年人的服务管理。
老人的经济情况不同,政府可以根据这个采取不同的养老模式。一种是政府购买服务岗位,提供基本服务,对于可以独立生活的老人,建立独立的呼叫帮忙系统,社区全天候轮流值班,提供生活服务和应急救援。而经济状况较好的老人,则允许其享有定制服务。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开办养老服务中心。
完善失独家庭的保障机制
据了解,目前安徽省“失独”家庭呈现日益增多趋势,这些失去子女的老人,面临着生计、治病、养老三大难题。省人大代表汪海认为,如何解决好这一群体的养老服务保障问题,是推进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可回避的内容。
“现在失独家庭获得扶助的标准偏低,仅仅依靠现有的政策无法实现老有所养。”因此,汪海建议加强和完善失独家庭保障机制,让失独家庭老有所依。他认为,首先要为失独家庭建立专项养老保险制度。建议政府加大与商业保险机构合作,由政府投保,解决养老问题,在失独专项保险尚未出台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为失独家庭代缴社保或新农保等基本费用。民政部门可以考虑试点建设专门的失独者养老机构,着力解决失独者的平安生活、生病护理、临终关怀等难题。
>>>部门回应
社区养老将覆盖全部城镇
根据规划,从今年起至2015年,安徽省计划新建、改扩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400个,新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5000个;计划新增各类养老床位数16.2万张,使全省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43万张。
在服务类型上,安徽省将优先发展为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人服务的护养型床位,兼顾为健康老人服务的生活型床位。到2015年底,城市养老机构中,护养型床位达到总床位数的20%以上。每个城镇社区至少拥有一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在农村地区,使每个乡镇至少设置一所能够为辖区内高龄、空巢、失能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综合性养老服务设施。同时重点扶植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用于养老机构建设的,将给予贴息补助。
农民工郑国树在拉二胡。
得知有省政协委员要来工地,52岁的钢筋工郑国树一脸激动,早早便拿出二胡开始调试起来。转眼功夫,小小的工棚内已经挤了十几名工友。悠扬欢快的二胡声不时飘出屋外。郑国树说,他们都是留守的农民工,来自肥西、长丰等周边地区。过年都在工地里,没事时大家就喜欢聚在一起唱唱歌,“虽然好多人之前已经几十年没唱歌了,但是现在大家都觉得,只要一亮开嗓子,就能解乏不少。”
昨天上午10点左右,李广学、朱平等5名省政协委员来到工地上的工棚,这让农民工们感到非常高兴。委员们在自我介绍后,便与农民工兄弟们拉起了家常。在谈心中,委员们询问了大家的家庭情况,并且详细了解了工友们在工地的情况。对于农民工遇到的困难,委员们也认真地作了记录。
为了表示对客人的欢迎,随后郑国树拉了一曲《喜洋洋》,欢快的节奏伴随着大家的掌声,让工棚里变得热闹非凡。随后,朱平委员与郑国树合作,献上了一曲《洪湖水浪打浪》,优美的歌声博得了大家的一阵喝彩,工友们也纷纷加入了合唱队伍。
朱平告诉记者,当他们得知有很多的农民工兄弟,为了城市的建设,过年时仍坚守在工地上时,大家都很感动,因此他们专门走进工棚与农民工同乐、同唱一首歌,并倾听农民工兄弟的心声。李广学说,农民工兄弟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在以后的提案中,他们会更多地关注农民工群体,维护农民工权益。
向全国宣传美好安徽
昨天上午,安徽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代表、委员们集中乘坐大巴车提前赶到了会场。一位前来参会的省政协委员拿出手机对着一块电子显示屏拍摄着,显示屏上正滚动播放着一张张图片。
“这些都是最新的图片,反映了安徽经济稳步前进,各个行业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正在拍摄的这名省政协委员说,他准备用手机记录下安徽省各行各业最新的发展成就,“希望通过自己在两会中拍下的‘微镜头\’向全国、全世界宣传安徽,也希望各省和境外的客商能关注安徽的建设,让安徽有更好的发展。”
手机里有孙女的期盼
分组讨论一结束,省政协委员马俊美就来到体育界别组找邓琳琳。她笑呵呵地掏出手机,希望记者帮忙拍照,一同入镜的还有省政协委员刘宏。“我两个孙女,一个10岁一个9岁,都是邓琳琳的粉丝,我来之前她们就对我说,‘奶奶,你要把和邓琳琳的合影带回来\’。”
1954年出生的马俊美是凤台县职业教育中心工会副主席,即将退休。马俊美说,去年孙女知道邓琳琳参会,就让我来合影,今年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们都很喜欢邓琳琳,她是安徽的骄傲。”
手机上可以翻阅提案
昨天下午2时许,省政协的分组讨论会尚未开始,省政协委员管永星早早就来到会场,在等候的片刻,记者发现她不时地掏出手机看上一眼。管永星说,她把这次提交的提案放到了手机上,“这样阅读起来很方便,有记者采访的时候,我也可以随时调出来看。”征得她的同意后,记者看了下她的手机。
里面除了保存这次提交的“再接再厉,把公车装进制度的笼子”提案之外,还有其他未写完的提案。“会所隐形吃喝风我也很关心,以前杏花公园一带就有,听说后来撤了不少,这次准备写成社情民意的,你看,不过还没有完工呢。”除了管永星自己写的提案建议,记者看到她还用微信和其他委员交换意见,“用微信圈交流很方便,有什么信息建议发出去大家都知道了。”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张晓嵘 项磊 郭娟娟 刘旸 吴碧琦 宛婧 叶晓/文 陈群 卞世鹏 项春雷/图
新闻推荐
新华社合肥7月2日电 正值夏粮收购期间,与以往急着卖粮不同,今年安徽凤台县不少农民选择把粮食存到“银行”赚利息。“去年把小麦...
凤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凤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