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04版)
秸秆禁烧,正升级为一场全省范围内的“保卫战”。其中,省会合肥无疑是走得最早,也走得最快的。其成功经验,也开始为省内其他城市借鉴。不过,任何一种经验做法,都可能会有“水土不服”的时候,这样的冲突与争论,恐怕只有经历过才懂得。这一次,引起广泛关注的,是皖北地区的太和县。
正值麦收季节,太和县政府召开了一次“三夏”暨秸秆禁烧工作会议,会议明文规定,为杜绝农民焚烧秸秆,所有收割后的麦茬必须严格控制在10厘米以下。由于收割时“限高”会增加农机收割的成本,导致很多收割机离开,农户开始担心不能按时完成收割。
事实上,为了能将麦茬旋耕还田,合肥早就执行过这样的“限高”规定。但为何此举在太和却引起争议?太和县有关方面称,政府对此有补贴,只是并非直接发放给农户。再加上此前政策宣传不到位,才引起农户和农机手的抵触。不过,仍有业内人士算了账,补贴并不能弥补所有增加的成本,农户仍要自掏腰包为政府禁烧埋单。
一手抓“堵”。今年凤台县午季秸秆禁烧推行押金制,要求社区主要负责人按本辖区地亩面积交纳一定比例押金,等到禁烧期结束后按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宿州市埇桥区今年则出台了严厉的秸秆禁烧政策,并表示将向禁烧不力的乡镇一把手“打板子”。该区规定,出现全区内“第一把火”的乡镇,其主要负责人将被免职并扣除2万元保证金,一年内不得交流、提拔、重用,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等。同时,该区还对有利于秸秆还田利用的农机给予补贴。
一手抓“疏”。省农委日前印发秸秆利用6大路线图,包括秸秆发电、秸秆还田、食用菌栽培、秸秆制气等综合利用途径。其中,未来合肥将重点推广秸秆还田,让秸秆从哪来到哪去。阜阳市的思路也是主抓综合利用,该市已建成投用秸秆发电、秸秆饲料化、秸秆基料化、秸秆气化、秸秆成型燃料等多个综合利用项目,并已进入企业化运作阶段。
不管怎样,全省范围内的秸秆禁烧力度逐年加大,地方政府在秸秆禁烧之路上的探索没有停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如今雾霾天虽有,但秸秆燃烧所占的因素正在减少。
值得提醒的是,禁烧期即将结束,到时可能出现大面积“火点”,禁烧压力依旧不小。
新闻推荐
“巧”电厂难为无“米”之炊淮南西部垃圾发电厂因垃圾不够用,经常停机;市政府要求各区运送垃圾,但效果不理想
淮南西部垃圾发电厂因垃圾不够用,经常停机;市政府要求各区运送垃圾,但效果不理想
凤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凤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