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期赴部分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走访,体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司法实践——
■ 本报见习记者 李浩主动作为 维护群众利益
6月16日,安庆市华棋小区的216户居民终于领到了商品房的土地证。 10年前,该小区的用地因开发商涉经济纠纷案而被法院查封,国土部门无法为小区业主办理土地证。为办土地证,小区居民奔波了近10年。日前,安庆市中级法院在接到群众反映后,与债权人沟通,主动撤销了对该宗土地的查封,216户居民得以如愿。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安庆中院将清理积案作为“为民服务”的重点和突破口,通过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集中执行”等活动,采取司法拘留、限制“老赖”出境等措施,先后执结涉民生案件68件,标的额645万多元,执行到位率达90%以上。
“执行难”是社会和百姓关注的热点。马鞍山市中级法院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从4月起在全市法院开展了为期9个月的集中执行“破冰行动”,重点针对追索劳动报酬、医疗损害赔偿、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工伤赔偿等十大类实际未执结案件,力争实现“案件执结50%、标的额执结50%”。
为实现“破冰”目标,马鞍山花山区法院在全省法院系统率先建立案件当事人“信息查询联动机制”,实现人口信息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公安域网系统、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三网联动”查询;和县法院在县城中心的广场电子屏上,公布了37名“老赖”的姓名、家庭住址等信息,公开曝光后,7名被执行人主动与法院联系并履行债务12.4万元。
打造平台 提供便民服务
“您好,欢迎致电蚌埠市中级法院,请问需要什么帮助……”在蚌埠,只要人们拨通“12368”这一号码,电话的那方总会传来亲切的询问。
5月20日,蚌埠中院开通“12368”诉讼服务平台,成为省内首个市级综合性诉讼便民服务平台。该诉讼热线为市民提供案件查询、诉讼咨询、投诉受理等服务。在处理来电过程中,接线员根据来电人咨询的问题,能够答复的及时予以答复,较为复杂的问题则咨询值班法官,由法官指导回答。诉讼热线开通至今,共接到200余名群众来电,回复率达到100%。
诉讼服务中心是法院服务群众,方便群众诉讼的场所。黄山市中级法院重视诉讼服务中心的软硬件建设,开设了立案审查、诉讼缴费、诉前保全、联系法官等15个服务窗口,承担30项服务功能,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在此基础上,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使诉讼服务中心实现WiFi全覆盖,并开辟了“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实行远程立案、网上证据提交、网上信访投诉等。
为让群众方便快捷地了解诉讼收费、申请执行须知等事项,黄山中院诉讼服务中心还开通了便民诉讼二维码服务,进入诉讼服务中心,打开手机“扫一扫”咨询台上的二维码,即可进入服务平台的页面获取准确的信息。
力量下沉 源头化解矛盾
“法官工作室”设到社区,破解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司法关口前移化解纠纷,滁州市两级法院多措并举,切实将“司法为民”落到实处。目前,滁州市共设立法官工作室30个、巡回办案点45个、便民接待处21个,150余名法官走进社区和村镇1500余次,为群众提供零距离司法服务。
“有了社区法官,省了我们来回往法院跑。”滁州市南谯区龙蟠社区的居民,对设立“法官工作室”带来的便利深有感触。然而在龙蟠社区党工委书记李道中看来,社区法官的作用远不仅仅在于此:“不能把社区法官的作用简单地理解为办几个案子,最重要的是,他们为我们基层干部灌输了依法办事的思维。 ”
在淮南,凤台县法院自今年3月起开展的“法官进百村,巡回审百案”活动,充分利用“法官工作室”这一平台,将工作前伸,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工作中,法官定期“坐诊”工作室,就地立案,就地审理,变过去的“等案上门、坐堂问案”为主动上门服务。对于当事人因自身疾病、年事已高或交通不能到庭的,法官把法庭搬到农家院落、田间地头,让群众不出村子、不出家门就能解决诉讼难题。
截至目前,凤台县法院共选派59名法官分为10个小组,先后走进118个村1100余户,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制宣传,到事发地巡回审判35次,将众多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新闻推荐
不搞“缩小版”都市 打造“升级版”乡村淮南美好乡村建设力保“乡土本色”
本报讯(记者 孙玉宝 见习记者 范孝东)近年来,淮南市在美好乡村建设上立足实际、科学谋划,探索了一条符合现阶段农村发展水平、符合沿淮地区实际、符合农民现实需要的美好乡村之路。“农村的空间...
凤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