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滁州市两级法院在人民法庭工作中,牢牢把握司法为民的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便民为目的,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做到持续用力,法庭建设水平得到全面快速提升。
面向农村,着力服务“三农”
为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服务“三农”工作中的职能作用,近年来,该市29个人民法庭在坚持审判第一要务的同时,不断强化与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协调,加强对当地农村社会形势和发展工作的研判,及时确定审判工作重点,对涉及农村土地权益类纠纷、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类纠纷和事关农民生活类纠纷的各类案件,始终做到精心审判和妥善处理,努力实现司法裁判法、理、情的统一,以此不断增强人民法庭的影响力,切实把人民法庭建成群众心目中的“公平秤”。
面向群众,落实司法为民
该市人民法庭长期注重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各项诉讼便民举措,努力实现司法便民、利民、亲民。在做好上门立案、巡回审判、假日法庭等传统诉讼便民服务的基础上,近年来,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升和增强法庭诉讼窗口的服务功能,通过成立诉讼服务站、法官工作室和巡回办案点等为当事人提供立、审、执一条龙的诉讼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诉讼。一年来,该市人民法庭实现直接立案571件,建立巡回办案点60个,开展巡回审理案件890件,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面向审判,强化规范管理
该市人民法庭以深化司法改革为契机,不断完善人民法庭工作机制,坚持在提高案件质效上下功夫。依法妥善处理大量婚姻家庭与邻里纠纷、民间借贷合同纠纷、人身损害纠纷和农业承包合同及土地流转纠纷等案件,切实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审判工作,在土地征收、拆迁安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一年来,全市法庭加大简易程序适用力度,共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结案件达846件,有效缩短案件的审理周期,促进基层社会稳定。
面向法庭,加强自身建设
滁州市两级法院坚持“人往基层走、财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的决策导向,把精力和注意力更多地倾注到基层,持续加大对人民法庭物质保障力度,法庭软硬件建设都迈上了新台阶,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网络全覆盖和科技法庭全覆盖,做到庭审录音录像、记录、显示庭审记录“三同步”,为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职能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市法院还将法庭作为干警锻炼成长的基地,鼓励年轻有为的青年干警投身到基层法庭工作,涌现出了以“全国优秀法官”刘学讲和“全省优秀法庭庭长”王仕利等为代表的一批扎根在基层法庭的优秀法官。梅克寒 朱一村
7月20日,凤台县法院民一庭的两位女法官来到该县新康医院,在病房中审理了一起不当得利纠纷案,并顺利调解结案。李旭东 万其明/摄
7月14日,歙县法院的法官冒着酷暑,来到该县坑口乡瀹岭坞村村民张某(因为交通事故导致右腿高位截肢)家中,向其了解案情并作法律释明,引导其正确诉讼。姚军林 李美蓉/摄
新闻推荐
4月10日,第四届大八公山旅游嘉年华活动在淮南寿县八公山景区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中共淮南市委宣传部、淮南市旅游局、凤台县人民政府、八公山区人民政府、谢家集区人民...
凤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