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玉宝本报通讯员 苏强
记者近日来到淮南市谢家集区杨公镇双庙村,村民朱继来正在稻田里把刚刚收获的水稻打包、装车。提起今年的收成,朱继来显得非常高兴:“我今年种的20多亩水稻,是本地推广的优良品种 ‘国隆一品\’。从目前收获情况看,每亩地比往年多收40多公斤! ”
采访中,随行的淮南市农业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夏种以来,该市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大力推广良种与良法相配套、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以及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种田技术;并在水稻病虫害预防的关键时期,适时发布病虫情报,科学制定防治方法,积极开展统防统治,组织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及时指导农户做好田间管理,为秋粮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该市不断加强水稻高产攻关示范片建设,以高产示范提升农民科学种粮水平,带动了广大农户增收。
在凤台县朱马店镇糯稻高产攻关示范片,工作人员通过实地测产、对比,让种植户们实实在在看到了科学种田带来的效益。
朱马店镇农技站站长朱庆向记者介绍说:“我们示范片种植糯稻5.3万亩,通过大田测产,亩产达到550公斤;在核心糯稻生产项目示范片,亩产达到600公斤,增产效果非常明显。 ”
“据我们农业部门统计,今年淮南市秋粮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2%,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增加1.2%。从多点测产情况来看,水稻单产预计在545公斤左右,比去年增长3.8%;全市水稻总产预计在75.7万吨左右,比去年增长5.2%。 ”淮南市农委种植业科科长房中华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得益于良种良法的推广和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到位,农民朋友今年又迎来一个丰收年。 ”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围绕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等工作重点,淮南市农业部门制定多项措施,对参与秋收的收割机、包括跨区作业的收割机,各级政府要求一律安装秸秆粉碎装置,否则不允许下田作业。同时,对于稻茬的收割高度,该市有关部门规定不能高于10厘米,为全市秸秆禁烧和秋种秸秆综合利用打好前期基础。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孙友虎 记者 范孝东)记者近日从凤台县获悉,历时5天的北京大学凤台县社会治理创新专题研修班于举行结业仪式。据了解,这是该县自去年实施 “清华北大”名校引智工程以来,举办的第二批干...
凤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