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范孝东 通讯员 朱庆磊)从今年5月开始,淮南市凤台县杨村镇彭庄村低保户苏万友每月低保金提至265元,一下提高了65元。 “低保金每年都在增加,心里很舒服,更加坚定了生活的信心。 ”苏万友说。
苏万友的“幸福感”,得益于淮南市建立的社会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使社会救助标准与经济生活水平相协调。从5月1日起,该市城乡低保标准再次提高: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40元提高到500元;农村低保由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265元,实现了农村低保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惠及该市12余万城乡低保对象。此外,该市农村五保分散供养标准也由每人每年2520元提高到3600元,孤儿生活补助费标准由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700元。
为确保惠及最困难群众,淮南市实行救助信息在居住地长期公示与网上公示同步,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均在固定公示栏进行长期公示;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治理,采取信息推送方式对3.58万名城市低保对象信息进行比对,提高了救助工作的规范化和精准度。2015年以来,该市逐步健全了以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为支撑,以临时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此外,该市专门成立由民政局牵头、24个部门组成的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各县区也都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
为实现社会救助“全覆盖”,淮南市积极开展各类专项救助。开展受灾人员救助,制定《淮南市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因受自然灾害而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每人每天30元生活补贴。开展医疗救助,资助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重度残疾人、老年人等参合参保个人缴费部分,医疗救助比例由个人自付额的60%提高到70%。开展教育救助,国家助学金标准由每年每生1500元提高到每年每生2000元;扩大中职学校免学费范围,由两年半扩大到3年全免。开展就业救助,推介有劳动能力人员就业,确保低保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开展临时救助,全面推行“救急难”发现机制,每年预算安排资金300万元。同时,开辟“绿色通道”,该市46个乡镇、19个街道均设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服务中心,确保困难群众“救助有门、受理及时”。
【编后】
淮南市树立底线思维,建立健全以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为支撑,以临时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兜住民生底线,提升“民生温度”,让困难群众感觉“心里很舒服”。
新闻推荐
11月12日凌晨1时49分,合肥新亚汽车站附近圣泰快捷旅馆内,一男子将刀狠狠插入女服务员的心脏,然后仓皇而逃。正当辖区特警全城布控缉凶时,一通电话打进110指挥中心,电话那头,一名男子自称捅了人,不想活了...
凤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