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廖凌云
如今的淮南乡镇大地,纵横阡陌处,一条条道路俨然成为引人入胜的“绿色长廊”,编织着希望的梦想;绿野田畴中,一座座农家小院干净整洁、错落有致;美丽乡村里,一股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道路沟河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一幅幅令人欣喜的崭新图景,正是淮南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真实写照。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淮南市以省级任务为重点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显著增强、农民精神面貌显著变化、党群干群关系显著增进。
乡镇面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景色如画,广大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持续攀升!
美丽乡村建设见成效
2012年,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建设美丽乡村重大决策部署。3年多来,市委、市政府结合淮南实际,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建成寿县迎河镇李台中心村、凤台县丁集乡前元中心村、大通区洛河镇王庄中心村等一批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各县区把环境整治作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垃圾污水处理、卫生改厕、绿化亮化、庭院美化等工作,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现象,大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可以看到,很多农村的水变清了、地变干净了、道路变通畅了、村庄变漂亮了,这也是淮南市农村面貌发生的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在中心村的建设中,新建改建了一批村级为民服务中心、村民健身场所、文化站、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美了乡村,富了群众。各县区注重把中心村建设、环境整治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就业增收结合起来,着力扩大“一村一品”覆盖面,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休闲采摘、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深入开展文明户、星级清洁家庭等评选活动,制定村规民约,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加强对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发掘优秀民间文化资源;花鼓灯、采莲灯、小马灯等传统文化活动在一些乡村重新兴盛起来,广场舞、健身操成为广大农村妇女健身的新时尚。美丽乡村建设,吹起了文明新风,集聚了农村人气。
打造一批精品村镇
今年,美丽乡村建设继续纳入省、市民生工程范围。2016年,淮南市美丽乡村建设继续推进2015年度36个省级中心村、10个市级中心村建设,年底前建成;完成2016年度建设任务,一年完成27个美丽乡镇和25个省级中心村、21个市级、15个县级中心村建设和190个自然村环境整治;开展好97个已建成中心村的管理维护和巩固提升,实现长治久美。
乡镇连城接村,承上启下,是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节点,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市委超前谋划,部署开展美丽小镇建设试点,这与省委、省政府的新要求高度契合。淮南市的美丽小镇建设成果,在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会上集中展示。
今年,淮南市将集中连线成片打造寿县寿六路沿线、凤台县凤蒙路沿线、潘集区淮潘路沿线、八公山区山王河流域四大美丽乡村片区;着力推进寿县隐贤镇、凤台朱马店镇、大通上窑镇、潘集架河镇4个“提升版”示范美丽乡镇建设,开展弱电下地、生活污水处理、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环境景观综合整治、特色风貌塑造等任务,培育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管理有序的特色小镇。鼓励有条件的县区把优势产业、特色文化、民族元素等村域“亮点”紧密融合,建成一批特色村、精品村。
今年,全市共投入专项资金22642万元。目前省、市级专项资金均已下达到各县区专项帐户,有的已拨付乡镇。另外,市财政部门和各县区积极整合涉农资金,预计今年可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涉农资金达2.5亿元。
建设美丽乡村,惠及全市农民。如今的淮南大地,美丽,体现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幸福,洋溢在每一位农民的笑容里!
新闻推荐
本报讯 8月20日上午,省国有资金投资建筑工程项目专项治理督导组来淮督导。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曹剑率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乔兴力出席汇报会。 汇报会上,市国有资金投资建筑工程项目专项治理...
凤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