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新闻 凤台新闻 寿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淮南市 > 凤台新闻 > 正文

用双手播种美好生活

来源:淮南日报 2018-11-02 08:48   https://www.yybnet.net/

10月30日,记者来到凤台县农盼水稻机插服务专业合作社,见到了陈传安,他带着记者参观了600平方米的钢构育秧生产车间和500平方米的钢构机库棚,并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他的合作社完成了7600多亩的农业全程示范化服务,简单来说就是耕种管收的全套服务,服务半径扩大到了寿县、利辛、颍上等地方,还吸引了周边更多的农户加入合作社,一起致富奔小康。

身残志坚艰苦创业

陈传安出生在凤台县杨村乡店集村一个农民家庭,3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造成左腿残疾,身体的缺陷,没有使陈传安意志消沉,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有目标、树信心、能吃苦,就一定能实现人生价值。陈传安的父亲是乡农技站一名工作人员,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陈传安初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学农技,并参加了省农广校农学函授学习,拿到大专学历,获得农技师职称。

从2007年成立了凤台县农盼水稻机插服务专业合作社开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合作社已有成员326名,高速插秧机14台、大型拖拉机9台、水稻自动育秧播种流水线4台套、自走式水稻育秧机育秧1台、配套机具146台套。

创业是艰辛的,也是不断摸索和创新的过程。有了最初的成功,更加坚定了陈传安做大做强的信心。

2015年,陈传安的合作社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试验示范水稻大钵毯体状苗机械化栽培,该技术结合了钵形秧苗和毯状秧苗的特点和优势,是国内外首创的水稻机插秧苗新技术。钵体毯状苗机插技术具有秧苗素质好,从而水稻大苗生长速度快,能为虾、泥鳅降温遮阳,为养殖虾、泥鳅营造良好生长环境,减少水稻病虫害发生,有利于实现高产,又有利于生产出优质、生态、绿色、无公害水产品和农产品,是加快实现现代农业最佳途径。

2016年合作社建成水稻机械化育秧标准化示范区,又引进了自走式多功能育秧机,彻底改变稻农育秧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方式,解决水稻育秧这项繁重的劳动程序中用工费用高、效率低、农艺质量差等诸多难题,提高合作社水稻秧苗质量和标准,降低育秧成本,增加合作社收入。

多年的努力付出有了回报,现在陈传安的年收入已经达到30-40万元,也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

授人以渔真心帮扶

早在2013年,陈传安的合作社就被凤台县残联命名首批“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在合作社里,记者见到了同样是肢体残障的周士厂,从合作社刚成立,他就一直在这里工作。“陈大哥对我们很好,教我们学技术,带着我们一起干,现在日子越过越好,我们从心底里感谢他。”陈传安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合作社作为大户带动、帮助凤台县杨村镇前圩村的10户贫困户,种植优质水稻,免费提供全程示范化服务,每户免服务费500元左右,贫困户每亩可以多收入300-400元。

陈传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贫困户苏传彬家今年种植了4亩多的优质水稻,刚刚完成了收割,每亩能卖到1700元,他光种水稻的收入就有将近7000元,已经实现了脱贫的目标。

“光我一个人富了可不行,我要带着跟我一样的残疾人一起致富,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好了,我也发挥我的长处,帮助贫困户们脱贫致富。”陈传安的话语质朴却很实在。

作为市残联第七次代表大会肢体残疾人代表,陈传安还十分热心热爱残疾人工作和残疾人公益活动,积极参政议政,团结带领本类别残疾人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维权”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听取残疾人心声,反映残疾人需求,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尽心尽力。

“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致、自强不息,我们残疾人也一样能创造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新闻推荐

凤台街道强化工贸企业有限空间监管

半岛记者王晓伟通讯员杨韫玉报道本报讯近日,凤台街道广泛发动辖区企业开展自查自纠,落实多种措施强化工贸有限...

凤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进村入户访平安2018-11-01 10:36
猜你喜欢:
评论:(用双手播种美好生活)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