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新闻 凤台新闻 寿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淮南市 > 淮南新闻 > 正文

行风:对“潜规则”说不

来源:安徽日报 2014-04-17 22:33   https://www.yybnet.net/

5月1日起,安徽省二级以上医院须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向患者提供一份《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医患双方签字承诺不收不送红包。

这显然是对行业“潜规则”的明确阻击。“潜规则”是行风建设的毒瘤,严重侵蚀应有的职业道德,败坏一个行业的风气。毫无疑问,每一次职业道德失守,都是在社会道德的肌体上划开一道伤口。

■ 本报记者 张岳

七成受访人送过礼,因为担心办不成事

“逢年过节给老师送点礼物,表达一下心意,就是希望老师能多关照孩子。 ”丁女士的孩子在一所知名小学上三年级,她告诉记者,从幼儿园开始,自己就会在几个固定的节日给老师送点礼物。

4月14日,记者在安徽日报法人微博上发起“你会送礼吗? ”小调查,调查显示,7成参与调查者,曾给老师或者医生送过礼,只有3成参与调查者从不给老师或医生送礼。

调查中,家长送礼给老师的动机不尽相同。有的家长送礼,是对老师辛苦付出表示一种感谢;有的家长希望能够通过送礼在学习机会、评“三好生”等重要问题上给孩子“铺路”。还有一些家长表示,其实自己并不想送礼,但是看到别的家长送了,如果自己不送,怕影响到孩子。所以选择送礼的家长,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 “跟风”和“盲从”。

家长给老师送礼成为社会的潜规则,患者给医生塞红包也是备受诟病的“毒瘤”之一。 4月初,合肥市民向先生的爱人查出有脑瘤,四处打听后,住到合肥一家三甲医院的神经外科,并找到一位业内有名的医生主刀。

“我本来没打算塞红包,但亲戚朋友却告诉我,送了红包医生就有压力,才会好好做手术。周围人都在送,早就是潜规则了,你不遵守就是害你老婆。 ”朋友如此“忠告”向先生。向先生直言听到朋友的“忠告”后,只得向主刀医生“意思意思”,但是他心里很不爽。

在律师行业,曾有人形容“吃了原告吃被告”,是潜规则之风盛行之地。蚌埠市禹会区一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刘某,拿着当事人的代理费,本该为当事人说话,可他却违反职业道德,背后辱骂当事人并被人录了音。

在百度词条中,“行业潜规则”定义为表面上不能明文公布,暗地里却形成了心照不宣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业内部潜在规则。行业潜规则是看不见的、约定俗成的,但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

“潜规则对公平公正的践踏,存在于餐饮住宿、商品销售、旅游娱乐、医疗服务、装修物业、教育培训、美容美发等行业领域,助长社会不正之风,成为危害社会肌体的毒瘤。 ”安徽安援律师事务所鹿冬生说。

潜规则想像,往往成为滋生土壤

“送礼成潜规则,是社会不正之风的微观写照,是因为道德、法律和责任上的‘显规则\’没有发挥作用,权力寻租和利益互换现象没有得到禁止。”省文明办相关工作人员说。在某些行业,在某些场合“行规”、“不成文规定”大行其道,且将“显规则”置于其下,成为行业运行的工具。

一方面,“显规则”无力,潜规则就会有市场。另一方面,一些行业存在“潜规则想像”,过度地用潜规则思维来诠释社会现实,放大人们对社会的负面观感,危害社会健康发展。办事都送礼托人,找工作要找关系,上学看病要送红包,在“大家都送”的心态下,送与不送,收与不收已经成为双方的纠结所在。

“教师是一种受人尊敬的职业,被称之为‘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每到被送礼时自己也觉得很为难。从师德方面来看,老师也不应该收受学生和家长的礼物。但是,有的时候家长想方设法要送礼,你把礼物退回去了,那边却以话费的形式给充进来了。 ”淮南市一所重点中学的数学秦老师说。

大学毕业至今,秦老师已从教6年,每年教师节都会有学生、家长送礼物。秦老师坦言,作为老师,绝对不会“看礼下菜碟”,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教育,都是建立在摸清孩子的性格和特点基础上的,家长对老师工作上的支持更为重要。

处于这种“两难境地”不止是教师,还有医务工作者。合肥某三甲医院产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护士长说,该医院明文规定不能收受红包,但是如果不收,患者家属就认为医生不会尽全力,她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4月初,一名孕妇的婆婆一早就打听到她是这里经验丰富的助产士,在生产当天,家属将1000元红包塞到她手中,请她多多关照。尽管她一再推脱,可孕妇的老公和婆婆硬要给。为了消除家属的顾虑,她只好“暂收”。等孕妇顺利产下宝宝后,她马上将钱打到患者账户上,并将发票送到党办报备。

“医务人员被称为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本是基本职责,拒收红包是天经地义的事,患者送红包的风气,所谓的潜规则也让我们感到很烦恼。 ”这名护士长说。送不送礼让老师和家长,医生和患者都很纠结,身处“两难困局”。

重拳治理,让“显规则”激浊扬清

5月1日起,安徽省二级以上医院须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向患者提供一份《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医患双方签字承诺不收不送红包。协议分为两部分,由医患双方共同签署。在患者签署一栏,除“不向医务人员送‘红包\’、贵重礼品”外,还包括“积极配合诊疗活动”、“尊重医务人员”等承诺内容。

“协议出台得很及时,只要落实到位,将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重建双方的信任。 ”省儿童医院相关负责人说。一直以来,医生收红包,患者送红包,都是一种暗箱操作。这项举措把这种一直存在的潜规则摆上了台面,从而进一步消除潜规则,“显规则”发力消除医生、患者的错误认识。

他告诉记者,对于医生群体来说,每收治一位患者入院就要签一次协议,是一种警示,而且,协议书上将附上投诉电话,对于少数有索取、暗示患者送红包的医务人员,也多了个监管渠道。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提醒,特别是对那些在“送还是不送”之间纠结的患者,可以明确告诉他,不送红包医生也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送了红包医生必须退回。

“遏制老师收红包收礼物现象,首先老师要加强自律,守住道德底线,重树师德尊严。教育部门也需要家长、媒体等社会各界帮助,构筑师德监管网,加强监督执法,把师德‘一票否决\’举措落到实处。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

对于收红包这种严重违背师德的行为,相关部门态度明确,禁令不断。 2010年12月,教育部发布 《关于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廉洁自律和厉行节约工作的通知》,业界称为“八不准”禁令,其中规定老师“不准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或其他财物。 ”2012年8月,国务院出台相关意见,评价老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情节恶劣的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直至撤销教师资格。

新闻推荐

淮南进出口贸易增幅全省领先民营企业成为主力军

民营企业成为主力军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健美台上秀肌肉2014-05-12 22:20
猜你喜欢:
评论:(行风:对“潜规则”说不)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