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范孝东本报通讯员 徐瑞成
近日,记者来到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大郢村,发现昔日的土路已不见踪影,映入眼帘的是条条延伸到每家每户的水泥路,形成了道路网。按大郢村村民的说法,该村水泥路已实现由“村村通”向“户户连”的升级。
“还是党的政策好啊,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以后我们出行就更方便了。 ”大郢村村民徐从水看着平坦硬实的水泥路从村里主道修到小巷深处,笑得合不拢嘴。条条道路修到农户家门口,这是大营村充分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为百姓办实事的惠民之举。
大郢村是远近闻名的酥糖产业村,过去村里60%的农家都做酥糖,远销全国各地。如今,新一届大郢村“两委”面对农村道路建设面广量大的实际,借助“一事一议”民生工程项目,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打通服务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为“最后一米”。
提到村“两委”为村民修建道路的事,当地村民无不交口称赞。 “过去进城单程就得半个多小时,如今开上车出村进城,10分钟就到了。”徐从水说。大郢村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09年改造小街小巷开始,我们争取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达65万元,修建道路近6000平方米,完成了1.5公里长的主干道1条,连家串户的2.7米宽的小巷38个,水泥道路在全村基本实现全覆盖。 ”为了确保道路工程质量,该村采取“包工不包料”的做法,建管并重,建立特邀监督员制度和工程形象报送制度、民生工程网上公示制度,切实保障工程顺利竣工。目前,大郢村已顺利进入2015年省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行列。
新闻推荐
近日,淮南市在大通区淮建村举办第四届西红柿大赛,评委们通过对西红柿外形、色泽、口感等打分,最终评出“西红柿大王”等奖项。特约摄影 陈彬...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