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边小札
火炬的光芒
■李承峰
读书人好像都有枕边书。其功能,一是喜爱至深,每日进入梦乡前看上点,有点启迪,神清气爽。二是催眠,屈诘聱牙,枯涩难懂,手倦抛书午夜长。
《吕氏春秋选注》是我多年的枕边书。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家中在学府的长者赠送于我的,告诉我此书是他的师长王范之先生的力作,值得深读苦读之书。青春年少,血气方刚,哪有定力,枯读这般深奥的东西?但长者赐,不敢违,读了多年,收益良多。
《吕氏春秋》是思想文化的宝库。此书为战国时期秦国相吕不韦集门客所撰的杂著,比肩于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是我国古代杂书大成。当是时,秦国横扫六合,统一混乱局面已成定局,汇聚诸子百家精髓,为崛起的大秦政权铺平思想大道,俨然是时势的需要。吕不韦是气象非凡的商贾政治家,当时孟尝君、信陵君等“战国四公子”广养门客,呼风唤雨,调和时局。吕不韦不甘示弱,豢养三千门客之众,发挥思想的引领,以包容宽阔的胸怀,融汇诸子之长,编撰了《吕氏春秋》。历经物是人非,特别是暴政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浩劫,许多思想和著作化为灰烬,烟消云散,但透过《吕氏春秋》依然能够找到根源,得以存世,真可谓功德如山。
成书的内容庞杂,但编撰的体例谨严。共计一百六十篇,按照八览、六论、十二纪统领全纲。目前保留完备的只存十二纪,按照吕不韦的说法,从黄帝教诲接班人颥琐的“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为民父母”理念,十二纪完全依照天地交替、季节转换的自然道法推进,春夏秋冬,播种收藏,从个人的养生保全、到学乐识礼、再到兵民家国,最后到忠贞俭廉生老病死,顺应天意,合乎时节,循环往复,逶迤绵延。
百家争鸣,精彩纷呈。文章合为时、合为事、合为局而作。《吕氏春秋》汇聚了诸子百家,各门各派都能在这争奇斗艳的竞技场上显现风华,体现了以道家为主、儒家为辅、杨墨衬底、兼收并蓄的格局,通过汲取、梳理各家各派的思想,来体现吕不韦的政治主张。毕竟高手过招,观点明晰,开门见山,劈山取玉,干净利落,不拖泥不带水,不遮掩不藏私,光明坦荡,论定如山,撼揺不动,广成名句。在《顺民》文末强调:“故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实在是告诫从政者的警句警言。
围绕观点,层层叠进,以自然的大道,先贤的言语,人生的智慧,约定俗成的规矩,加以本门擅长的寓言、辩论、抒情,说理,举重若轻,剑走偏锋,议事推人,文短意长,顺汤顺水,一气呵成。譬如“刻舟求剑”、“缘木求鱼”、“郑人买履”、“邻人窃斧”等故事,言简意赅,说理通透,固定为成语,至今对我们都有警示启迪作用。据说,商人出身的吕不韦为了制造此书的轰动效应,成书之日,命人高悬都门,公开招榜,高调宣称“凡能增减书文一字者,可得百金。”竟无人能够改动,可见此书文字的功底深厚如海,稳固如磐。可能是慑于秦国相的官焰权势,但篇篇珠玉,句句干城,老树盘根,诚为公论。
精心选注的王范之先生,早年曾供职于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后转入内蒙古大学,专门从事秦汉思想文化研究,特别致力于《吕氏春秋》,共选定26篇,详细加以注解,为后学者举起了火把,指明了方向,如此实诚的文化老者,何处可见?
歌德晚年说过,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言外之意,理论是前人的结论,虽然是规律和经验的总结,但已经陈旧,可以佐证,可以借鉴。而个体的生命是活泼泼的,生机昂扬,蓬勃飘逸。接近人生夕阳时分的歌德,功成名就,被公认为文坛的大家,累积了思想,也被这些经历拖累,更向往鲜活的生机和活力、青春冲动,在他写《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年华,或者也能够通读了《吕氏春秋》,还会说出这样的话语?
思想的火炬,光耀千秋,经久不息!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根据市政府安全生产会议要求,吸取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教训,市质监局于近日对淮南市部分危化品生产企业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检查中,检查人员深入淮化集团、宏阳工贸有限...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