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新四军研究会是一个学习、研究新四军的光辉历史,弘扬、传承新四军精神的社团组织。研究会党支部聚集着一批老共产党员,老同志们本着“研究军史,服务现实”的宗旨,退而不休,二十年如一日,坚持为民服务不停步。
2002年10月,为纪念新四军成立65周年,缅怀新四军的丰功伟绩,研究会成员怀着对新四军的崇敬之情和时代责任感,倡议兴建新四军纪念林。然而倡议建林时,他们两手空空,钱无一文,地无一分,但却庄严承诺:“兴建新四军纪念林所需资金,采取自筹解决,不给市财政增加负担。 ”
他们说到做到,千方百计想办法,千言万语作宣传,千辛万苦做工作。研究会成员、淮南市政协原副主席单星同志14岁时就参加新四军,抗战时期负过伤,对新四军有着深厚的感情。建林倡议发出后,单星始终以建纪念林为己任,从选址、规划、设计,到一树一碑、一亭一廊的布局,无不事必躬亲。在建林工程紧张之际,他患癌症到上海治疗,治病时犹不忘建林工作。 “纪念林是我难丢难舍的一件事,若能健康归来,将立即归队,投入建林工作中去”。单星说到做到,从上海出院回淮南的第二天,就投入到紧张而又艰巨的建林活动中。
经过8个多月的努力,新四军纪念林终于在2003年7月1日举行了揭碑仪式。目前,纪念林已建成30多个主题相对独立的绿化林区,面积扩大到3200多亩,形成集“树、碑、路、桥、池、亭、廊、馆、阁、楼”于一体的纪念林景区。景区先后被省、市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被共青团中央、国家教育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新闻推荐
■ 本报记者 孙玉宝 范孝东近日,在淮南市八公山区毕家岗街道新建社区服务中心的活动室内,何锡平手扶跑步机把手,正在慢走训练。何锡平告诉记者,他自幼患有麻痹症,前不久又摔了一跤,导致左腿受伤。...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