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柏 松
■核心提示:价格公道,货色新鲜,居家过日子,菜市场离不了。这个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从一个侧面体现着城市宜居性,反映出城市的文明程度。对菜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更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为市民做的系列实事之一!
菜市场作为城乡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事关老百姓生活环境与品质。为切实改善菜市场购物环境,促进农贸市场上档升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市委、市政府从2016年开始启动了城区菜市场改造升级工作。市商务局市场建设服务中心陆续投入资金约511.97万元,用于城区毕家岗、上窑、九龙岗、田东、黄河路、土坝孜等6个菜市场的改造升级及规范管理,芳草园菜市场和平圩菜市场的升级改造也在紧锣密鼓的进程之中,改造完成之后的农贸市场全面达到了“地不湿、无异味、菜安全、价公道、计量准、能休息”。
用心以对,菜市场旧貌换新颜
笔者随着川流不息的人群进入九龙岗菜场,升级改造过后的点滴变化令人眼前一亮,昔日的拥堵和脏、乱、差,异味重等现象不见了,以前进了菜场捂着鼻子走的情况不存在了。如今,这里熟食区、禽蛋区、干货区、蔬菜区、豆制品区、生鲜肉区、水产区等功能分区合理、品种齐全,一目了然,让人仿佛置身超市的生鲜区。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和实惠,同样出现在上窑菜市场,让前来买菜的市民和商户赞不绝口。“新菜场卫生环境比以前好多了,你看过道比以前敞亮多了,地面也干净整洁,逛菜场舒服多了,改造确实有效果”,几位刚买完菜的市民开心地边走边聊天。“这两天试营业就这么多人,今后肯定不愁生意”生鲜肉区的老板笑呵呵地跟旁边的商户交流着。
据市场建设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2016年12月底动工,2017年3月投入使用,改造后的上窑菜市场,整体为仿古徽派建筑,黛瓦、粉壁、马头墙;黝黑的沥青路面,融入了上窑美丽乡村建设总体布局。市场内贴砖摊位整洁美观,照明、监控、排水系统及市场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走进改造后的潘集区黄河路市场,全新的市场让人眼睛一亮。市场内分布整齐划一、经营分类分区、地面干净整洁,摊位结构布局合理,照明设施改善。来自家河镇的李多梅,在这里做蔬菜生意已经6年了,她说:“全新的摊位,让我做生意的劲头足了不少,市场档次高了,我们摊位的档次也提高了,生意也比以前好了。”
如今,毕家岗、上窑、九龙岗、田东、黄河路、土坝孜等6个菜市场的改造升级已经全面完成,在这些菜市场,从棚顶到墙面、地面、牌匾、门脸、摊位等进行了全部换新装,对内部门面、消防安全、功能分区、排水排污等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公平秤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还新增了多个监控,保证菜场正常秩序“无死角”,为市民和商户营造了放心安全的消费环境,满足了周边居民“菜篮子”和“果盘子”的需求。
人民至上,服务管理再上新台阶
寒冬腊月,凌晨五点半,家住广场小区的陈国虎便早早起床,简单地梳洗后,一路披星戴月赶往20多公里以外的上窑菜市场。作为菜市场工作人员,他必须在七点前赶到菜市场,此时的菜市场里已经灯火通明,经营户们开始摆摊。
除了巡视菜市场安全以外,陈国虎还有一个主要工作,在生猪分解上台之前,进行有效监督,避免私宰猪肉流入市场,确保食品安全。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夏季在六点半前就要到岗,不过那时不冷……”
为营造良好购物环境,市场建设服务中心做到每个菜市场随时保洁,提升服务,并结合文明创建,想方设法解决经营户的诉求,改善与经营户的关系,按照疏导结合的原则,将占道经营的经营户请到菜市场内。在遇到大雪等恶劣天气,市场建设服务中心把党支部立在服务的第一线,让党员始终站在服务的第一线,先锋模范的力量带来阵阵温暖。
为进一步强化市场经营管理秩序,市商务局加大对市场经营秩序的检查工作,以菜市场管理标准和城市文明创建工作要求为目标,对照市场经营现状,查摆问题,严格杜绝经营摊点乱摆乱放、下摊位经营和无序经营,完善市场经营秩序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带来队伍的团结,奖励绩效提高了职工积极性,有效保持市场经营的稳定。
改造后的菜市场,公平秤彰显公平交易,疫情防控带来食品安全,食品档案让老百姓享有知情权,工作人员的自我做起让经营户自觉保洁,文明经营的行为日渐养成……文明市场评比、文明经营户评比活动的开展,更是让菜市场的文明程度迅速提升。
2016年出台了《淮南市城区菜市场改造升级工作方案》,成立了城区菜市场改造升级工作领导小组,计划用3年的时间,采用“新建一批、改造一批、启用一批、巩固一批和清理一批”的方式对淮南市城区菜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切实改善城区菜市场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同时提升城市形象和品味。全市2016年完成菜市场改造19个,2017年完成菜市场改造21个。
创新突破,亮点频现效果频显
在田家庵区老龙眼菜市场,市场环境的改变,让前来买菜的顾客开心不已。家住龙眼村的姚宝童说,以前买菜,他都是踮着脚走路,特别是走到卖水产和家禽的区域,地面湿滑、臭气熏天,但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地面一点都不潮湿,而且异味也没有了,各类产品摆放整齐,也显得特别干净,进入菜市场好像走进超市一样整洁明亮。
2014年改造完成的老龙眼菜市场是淮南市第一家室内菜市场。这里不光是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为经营户办理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检验检疫证明,建立了经营档案,明确进货渠道,确保了食品安全。老龙眼菜市场也获得全省食品安全规范化农贸市场称号。
借助室内菜市场,市场建设服务中心创新开展了自营商品,将麻黄鸡、泥河大米、绿豆圆子、焦岗湖王集西瓜酱、淮南牛肉汤等琳琅满目的特色农产品,搬进了农贸市场,丰富了周边群众的购买需求。
除了老龙眼菜市场将于2018年将再次进行改造升级外,市场建设服务中心还将对李郢孜新村、南岭新村、谢家集新村等7个室内菜场进行内部装修改造后投入使用。
在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市场建设服务中心还将菜市场经营与扶贫项目相结合,得知位于潘集区潘集镇沉陷区的一家农产品企业销售出现困难,散养土鸡、鸡蛋及水产品大量积压,便免费提供摊位,帮助企业宣传、销售,带动了当地贫困户共同致富。
硬件+软件,是经营水平的提升;硬件+服务,是经营理念的转变!
在菜市场创新经营中,市场建设服务中心不断探索新模式,于2017年4月,在大通区金丰易居东区开设了蓝天农家超,以三分之一的蔬菜、水果、肉类,三分之一的日用品,三分之一的烟酒、食品,打造社区店。目前,市场建设服务中心正在与杭州星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洽谈,准备将优质农产品、日用百货、鲜花苗木、培训机构引进市场,以超市理念经营社区店,为群众提供多类型、全方位服务。
“这些经过改造后的农贸市场,硬件设施得以改善,环境卫生也有了明显好转,整个市场秩序井然,干净整洁的良好环境让市民更喜欢到这些市场买菜。”市商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要一个个农贸市场脱胎换骨、展露新颜!让群众去得舒心、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新闻推荐
田家庵区第十八小学四(3)班刘子毅有一段时间,我经常看见家里的窗台上有两只斑鸠在散步。没过几天,窗台上一个很久不用的花盆里出现了一个鸟窝。原来,那两只斑鸠是来“看房子”的,精心挑选了窗台上这只...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