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破解当前农业生产“用工难用工贵”难题,淮南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调动广大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以“机械化换人”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淮南市大力提升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截至2017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449.93万千瓦,比2012年底增加257万千瓦,各种配套农具26.45万部,配套比为1:2.73,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9%,比2012年提高5.9个百分点。淮南市积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市工商注册登记农机专业合作社达21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20家,市级示范社5家,国家级农机大户1家,各类农机户194537个,农机维修网点744个,农机经销企业113个,乡村农机从业人员总数已达237913人。依托农机化产业发展项目,淮南市2017年实施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4个,为农机合作社提档升级树立典范。淮南市还加快农机作业形式由单项向复式多功能的转变,依托大型配套农机具,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秸秆全量还田等现代复合田间作业得到大面积推广,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环保效益,一批农机化全程托管服务组织应运而生,全市从事农机化、统防统治等全程托管服务的合作社达到619家,托管服务耕地8万公顷。
(本报记者 苏 强)
新闻推荐
中安在线-淮南网本轮大暴雪几乎达历史极值,气温持续下降,众多农业生产大棚遭受严峻考验。目前,各受灾户及集体正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努力减低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淮南市气象局《气象信息专报》显示:全...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