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伟 摄影报道
1月24日上午,有市民致电热线反映:“从昨天开始,网上流传一位90多岁的老人在舜耕山风景区洞山游园附近树林里的一窝棚内居住,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消息在网上流传后引发热议,并有网友指责民政和社区部门工作失职,让老人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希望能够对此事给予关注。”
养子:为方便照顾继母,就近搭建窝棚
得知这一情况,记者于当日中午,按照网帖上描述的地点,沿着洞山游园公厕西侧的小路寻找老人踪迹,在老干部活动中心南围墙处发现两个窝棚,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正在拆窝棚。经询问,老人叫陈维楼,今年65岁,而在窝棚栖身的老人正是网帖中的主人公,也是他的继母。
陈维楼老人告诉记者:“我老家在潘集区高皇镇老圩村,现在在洞山游园看公厕,所以就和老伴住在公厕里。父亲去世后,留下92岁的继母没人照顾,为了方便照顾继母,我去年把她接到这里和我一起生活。但是公厕地方太小,仅够我和老伴居住,政府虽在山下给我们提供了一间房子,但是房子离公厕有些远,把老母亲放在那边,照顾起来不方便,所以就近在这搭个窝棚让母亲居住。昨天下午,中兴社区工作人员找到我,要把老母亲接下山安置,母亲开始还不愿意,经过半天劝说,才愿意搬走。”
社区:劝说老人搬离,为她安置住所
离开游园,记者来到了洞山街道中兴社区。据中兴社区主任张红介绍:“23日下午,我们在网上也看到了这个帖子,立即上山找到了老人,老人所处的位置并不属于我们社区管理,但考虑到老人距离社区较近,而且淮南将迎来强降雪和降温,让老人在没水、没电的窝棚里居住,我们确实不放心,所以就劝老人家搬离窝棚由我们安置。一开始老人还很固执不愿意离开,劝说了半天才同意下山。经了解,老人的养子和儿媳以前在公厕居住,现在公厕改造,他们就搬回政府提供的房子居住。鉴于此,在他们居住的附近,社区为老人安排了住所,还给老人提供了部分生活用品。考虑到降雪和降温,下午就去买取暖器给老人送去。”
民政局:将给予老人更为妥善的安置
随后,在中兴社区主任张红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老人的新住处。老人正躺在床上,屋内非常洁净。看到社区人员到来,老人马上坐了起来,嘴里不停地念叨“谢谢政府,给政府添麻烦了。”张红询问老人有什么需要?老人一个劲地说,“这里很好了,比我住的那里暖和多了。”
当记者询问老人有没有低保时,老人的儿媳说:“婆婆的户口在几十年前丢了,最近才补办下来,所以没有向政府申请低保,但是婆婆每个月都有高龄津贴。”
在记者采访时,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和田家庵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也来到了老人的住所。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赵璧说:“看到网帖,我们十分重视,等降雪之后,将给予老人更为妥善的安置,尽快为老人办理低保,确保老人安享晚年。”
记者了解到,许多市民在网上看到消息,纷纷来洞山游园寻找老人。仅记者在窝棚处采访时,就有三波爱心人士前来探访。得知老人已被接走安置,爱心人士把捐款交给了老人的儿子。据陈维楼说:“从23日开始,就陆续有人前来看望,并且不少人送来了钱物。”
记者点评:网友发帖需核实真相
一则《呼吁淮南!请给她一个遮风挡雨的家吧,又快下大雪了》的网帖,引发14000多人浏览和转发,更有不少网友留言。虽然发帖网友文中并未有任何指责,但是通过图片和文字:一位耄耋老人居住在没水、没电的窝棚里,“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仅凭这些,就很容易让不明真相的群众误解民政部门和社区不作为,让老人过着凄苦的晚年生活。笔者相信,发帖网友是出于一片爱心,想给老人更多的关爱,但在发帖之前,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尽力还原事实真相,以免让不明真相的群众产生误解。
图一:中兴社区工作人员看望已得到安置的老人。
图二:老人原先居住的窝棚。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伟1月3日的强降雪,淮南市出租车营运市场出现了驾驶员恶意涨价、拒载、违规拼客等违规行为。针对恶劣天气下出租车行业存在的种种乱象,淮南市出租车管理部门开展了专项整治。1月24日晚,全...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