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从市审计部门了解到,淮南市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加大报告问题批示、强化部门协同,将审计结果运用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审计成效和作用发挥明显提升。5年来,全市审计机关共查出各类违纪违规资金23.08亿元、管理不规范资金201.43亿元,促进增收节支26.98亿元,审计报告和信息被党委、政府批示采用201篇,提出并被采纳审计建议5295条,为淮南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效审计监督服务。
近年来,淮南市先后出台《关于坚持审计监督全覆盖健全完善审计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四个全覆盖”强化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实施意见》、《淮南市审计结果运用办法》和《关于全面强化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等7项制度规范,从不同层面对审计结果运用提出具体要求,为审计结果运用提供了制度保障。市政府不断完善审计结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将每年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和整改情况报告列入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事项,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议意见》向相关部门下达督查令进行跟踪督办。市审计局还制定《关于完善与市人大财经委和常委会预工委工作联系的规定(暂行)》,将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全过程纳入人大监督范围,提升了审计结果运用的层次。
淮南市组织、审计部门还联合印发了《淮南市市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回访暂行办法》和《淮南市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任前告知办法》,将经济责任审计纳入干部管理监督体系,组织人事部门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存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审计整改情况作为年度考核、任职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淮南市加强纪检监察与审计机关工作联系,5年来审计机关共向市纪委报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796篇,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23人,其中受到党纪政纪处理12人,被追究刑事责任2人。此外,审计机关每年从市、县(区)都抽调十余名骨干力量参加市纪委办案和巡视、巡察工作,使审计监督与纪律监督形成合力。市委还成立了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审计整改及结果运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审计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明确编制管理、目标管理、财政、国资、税务、政府督查、公安等其他相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对审计移送处理事项进行办理回复,促进审计结果运用在更大范围落到实处。
(本报记者 贾 静)
新闻推荐
本报讯1月31日下午,副市长李朝晖实地调研淮南市水利工作。市水利局负责同志陪同调研。李朝晖深入淮河石姚段退建堤、高塘湖排涝站等地,现场查看了淮河河道环境综合整治、打击非法采砂及水利重点工...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