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罗静)提起朱迅,我们想到的是在屏幕前的她,美丽、大方、优雅,还有灵动的大眼睛,让人过目难忘。而她与嘉宾之间轻松幽默的互动,也让人印象深刻。5月24日,央视著名主持人朱迅携其新作《阿迅》做客淮南书城、安理大,与读者分享成长经历,畅谈那些年拼搏的青春。
见面会刚开始,朱迅称此次是第二次来到淮南,对淮南牛肉汤非常难忘。
谈及《阿迅》的创作初衷,朱迅说:“去年,回大学参加校庆,很多人提到:现在中国留日学生约10万,在日华人70万,自杀率、犯罪率、抑郁症的发病率比我们在校时要高太多了。我们那时那么苦,现在条件这么好,孩子们怎么了?于是我把自己出国回国的心路历程和盘托出,希望能帮助到他们。”
有读者问她,最满意自己哪段文字时,朱迅回答:“我觉得每一段都是自己写的,就像人的十个手指扎哪个都疼,但是换个角度,如果说是最疼的文字、最扎心的文字,那就是关于姥姥和爸爸的这两部分。”写这两部分的时候,用朱迅的话说是:“泪湿键盘。”
当被问及这本书想向读者传递一种怎样的思想时,朱迅从自己的经历中得出一个“笨”字。她在书中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尽人事,听天命。”每遇事情,她都问自己,是不是所有能做的事都做了。她认为:“当你努力到了尽头的时候,有时候老天都会帮你。”朱迅认为这个“笨”字是她能走到现在的一个方法,因为没有捷径可走。
三十年的阅历,在朱迅看来都是成长的邀请,每个绊脚的坎儿都是登高的台阶。记录不难,难在袒露自己、展示脆弱的勇气,以及对经历的总结和对未来的追问。“这本书是我三十年来的日记,是我对自己的一个采访、访谈的成果。”
据介绍,《阿迅》全书以朱迅在每个人生阶段中被人称呼的名字为回忆的书签,“三儿、小小、阿迅、朱先生、朱大胆儿、朱十七、迅宝宝、王太太……这些名字似我一路拼来的宝剑,把把悬于头顶。”朱迅说,经历了亲人的生离死别,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病痛磨难,虽曾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
本报记者 焦孝诚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付莉荣)5月24日早上7时许,淮南火车站派出所民警正在淮南站售票厅巡逻,旅客李先生焦急前来求助,他表示,自己乘坐K836...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