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新闻 凤台新闻 寿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淮南市 > 淮南新闻 > 正文

以西红柿之名盘活“空心村”

来源:淮河早报 2019-02-25 10:36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张雪峰 摄影报道

淮南市谢家集区望峰岗镇陶圩村,是传统的蔬菜村,却因煤炭的开采和水路运输分流劳动力而萎缩,留下空巢老人和儿童。在去年村里换届改选后,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凝心聚力,重新拾起西红柿等蔬菜种植优势产业,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期冀以增收唤回村民外出务工的心意,让儿童和老人不再留守,合家欢聚,其乐融融,使村民生活更有幸福感。

大棚早春西红柿长势旺盛绿意盎然

开年后农历正月里,2月21日,太阳“流浪”多日仍没有返岗。位于陶圩村的应台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里,由于连天阴雨,道路泥泞,记者深一脚浅一脚地踏过烂泥,来到早春西红柿种植大棚。不似外面冬季肃杀景象,这里却是暖融融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只是大棚里水汽很大,照相机镜头很快就会结雾,时不时得用脱脂棉花擦去结雾才能拍出清晰的照片。

此刻,这里的西红柿苗已超过半米高,长势茂盛,正开着一簇簇黄色的花。在今冬罕见的长期阴雨天里,这样的西红柿长势十分难得,也反映出管理水平之高。大棚里,点花授粉的社员忙着劳作,每一朵花茎上,都留有社员点花的红印。合作社技术人员说,像桃花授粉一样,只有点花的才能结上西红柿果实,没点花的就不会结果了。点花很忙人,又是细致活,却是省不得的。西红柿总共要开4蓬花,每蓬花每朵花都要点,算起来要有1个半月的时间。

在西红柿秧生长旺季,还时不时要打去岔枝,防止营养分散影响西红柿生长。同时,在西红柿生长期,每天都要翻盖保温,通风透光,这都需要人力,因此,大棚西红柿生产中,一直少不了社员忙活。由于今年阳光少,头茬西红柿成熟要晚些,估计要到4月上旬才能成熟上市。

集约土地让传统优势种植重焕生机

陶圩村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应伟告诉记者,陶圩村地处应台孜,由于居城区附近,一直是蔬菜供应地。“一亩园,十亩田”,长期以来,陶圩村的西红柿等蔬菜是当地特色产业,特别是出产的西红柿,沙瓤多汁,酸甜适口,风味独特,受人喜爱,给村民带来良好的收益。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当地谢一矿、二矿、三矿及新庄孜煤矿的开采,田地沉陷。加之地处淮河南畔,青壮劳力或招去挖煤或从事煤炭运输,应台孜的特色蔬菜种植就此不断减少优势不再。

当村庄年轻人出外务工成为潮流,虽然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村庄日渐成为了“空心村”,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背井离乡,家庭分离的弊端不断显现,村民生活的幸福感需要找回。2018年下半年,陶圩村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改选上任,他们达成共识,将利用村庄因采煤沉陷搬迁契机,重新拾掇归拢土地,把稳沉土地整理成为种植区,继续发展西红柿等传统特色蔬菜种植,形成良好生产效益,吸引村民返乡,让家庭欢聚,增加村民幸福感。

今年初,筹备半年的应台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获批成立。据了解,通过村庄搬迁后的归拢整理,陶圩村最终可形成3000亩的田地,从长远来看,这些都将是高价值的特色蔬菜种植区。此外,还有大片的沉陷区水面,可通过莲藕等水生蔬菜的种植,培育荷花池、芦苇荡等,发展农家乐项目,开发文旅资源,带动乡村旅游,增加村民收入,带动乡村振兴。

在记者采访的当儿,淮南通商银行也来到基地考察,给予金融支持,服务三农发展。在详细了解西红柿生长特性后,银行人员表示,希望陶圩村西红柿形成品牌效应,通过双方合作,拓展销售渠道,把惠农落到实处。

图一:陶圩村村支两委与淮南通商银行人员在大棚了解西红柿生产情况。

图二:在对大棚西红柿进行点花作业。

图三:陶圩村管理良好的西红柿大棚。

新闻推荐

冒雨捡玻璃 两淮南老人上央视 怕把过往车辆轮胎扎破 勇于担当的行为获赞无数

本报讯(通讯员郭晨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陶伟)2月18日,在淮南市洞山路与淮河大道交口,两位收废品的老人冒雨清理路上碎玻璃的一...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四喜圆子 胡仲昌2019-02-21 10:36
淮南牛肉汤2019-02-19 10:00
评论:(以西红柿之名盘活“空心村”)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