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记者 孔浩 通讯员 张淑贵)近日,家住台儿庄区张山子镇闫庄村的张济平老人,让儿子联系上了枣庄市圆梦寻亲志愿者团队,希望能在他们的帮助下,找到自己失散了60多年的弟弟以及其他家人。
张济平原名李毛芬,1948年6月6日出生于安徽省宿县一个叫小李庄的村子。在她儿时的记忆里,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疼爱自己的父母,还有一个同胞弟弟李毛木,一家人的生活说不上富有,但无忧无虑。父亲李洪久,当时是村干部,二叔李洪强和三叔李洪徳都是淮南煤矿的下井工人,还有个姑姑嫁到了周边的村子。
后来张济平的母亲因病去世,父亲重组家庭,年幼的李毛芬和弟弟李毛木只好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去世后,父亲把姐弟俩送到了住在淮南的叔叔家。再后来又因为各种原因,少不更事的姐弟俩成了流民,流落到了淮南灾民救助站。在救助站,好多孩子被外地人领走。“有一个人看中了我弟弟,就给了弟弟一张大饼,弟弟李毛木就跟着他走了,当时我太小了,只能看着弟弟被领走,也不知道打听弟弟养父母的情况。”张济平说。
弟弟被领走后不多久,来自台儿庄区的张姓人家选中了姐姐李毛芬,从此李毛芬改名叫张济平,随养父母和两个哥哥一直生活在台儿庄区张山子镇的闫庄村。养父去世的早,养母靠剪纸手工活带着俩哥哥和她一起生活,张济平长大后嫁给本村刘姓人家。
张济平与安徽的家人离散已经60多年了,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人,特别是牵挂相依为命的弟弟。然而,她多年的寻找因为没有头绪,所以一直没有结果。张济平从天真的孩童变成了四世同堂、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她期待着在有生之年能找到弟弟,和家人团圆,共叙血脉深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明星实习生邵壮)为方便安徽理工大学学生开学集中返校,8月30日至9月1日,淮南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开通淮南东...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