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求助信息在宿州朋友圈内广泛传播,山东台儿庄古稀之年的张济平(李毛芬)寻找宿州的弟弟李毛木。皖北晨刊记者辗转联系到当事人的朋友,这个失散60多年的姐弟故事逐渐浮出水面。
张济平,原名李毛芬,生于1948年6月6日,现居住在山东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闫庄村。在张济平儿时的记忆里,老家是安徽省南宿县一个叫小李庄的村子,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疼爱自己的父母,还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同胞弟弟李毛木,一家人生活说不上富有,但无忧无虑。父亲李洪久,当时是村干部,二叔李洪强和三叔李洪德都是淮南煤矿下井工人,还有个姑姑记不清名字,嫁到离村不远的一个叫小江南(外号)的村子。
李毛芬年幼时,母亲因病去世,她甚至不记得母亲的名字。当时,父亲年富力强,他和邻居家的女人走到了一起。李毛芬和弟弟李毛木跟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有时候去姑姑家住一段时间,有时会去淮南的叔叔家过一阵子。
奶奶去世后,父亲把姐弟俩送到淮南的叔叔家。那时候,二叔李洪强在淮南煤矿工作,已经结婚,儿子叫李虎。后来二叔下井出了事故,腿被砸断,落下了残疾,就到一家五金店上班。三叔李洪德也在淮南的一个煤矿上班,当时他还没结婚,头上有斑秃。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江淮流域发生大水灾。叔叔们负担太重,兼之工作忙照顾不过来,就让父亲来接两个孩子。但是,父亲新组建的家庭,温饱都成问题,担心照顾不了姐弟俩,就一直没去淮南接他们。
少不更事的姐弟俩,不知怎么就流落到淮南灾民救助站。张济平依稀记得,当时她5-8岁,弟弟3-5岁,有个人看中了弟弟,给个大饼,李毛木就跟着他走了,姐姐只能哭着看着弟弟被领走。她太小了,不知道打听弟弟养父母的任何情况。
不久,来自山东枣庄市台儿庄的张姓人选中了李毛芬。张家已经有两个儿子,一心想要女儿,就认领了李毛芬。此后,她改名叫张济平,随养父母和两个哥哥一直生活在张山子镇闫庄村。养父去世得早,养母靠剪纸手工活带着三个孩子一起生活,张济平长大嫁入本村。
张济平感念养父母的养育之恩,尽力照顾他们,也想让父母告知自己的来处。但养父母始终不告诉她老家的地址,两个哥哥也守口如瓶。张济平的心事也是全家人的心事,儿子参军回家,看到母亲经常因为思念弟弟而长吁短叹,就多次跑去问两个舅舅,但他们什么也不说,直至把这个秘密带进了坟墓。
离散60多年,在这漫长的半个多世纪中,张济平老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安徽的家人,特别是牵挂当年相依为命的弟弟。多年的寻找没有任何结果,张济平已从天真的孩童变成了四世同堂的老人。南宿县小李庄村的父亲,如果健在的话也90多岁了。“女儿理解您当年的无奈,如今对您没有埋怨,只剩下亲情的渴求。老家的叔叔、姑姑是否还安康?小弟李毛木,你在哪里,过得怎么样,有生之年能不能彼此相见?”这些都成了张济平老人现在最大的心事。
山高水阔,音讯渺茫。枣庄圆梦寻亲志愿者受张济平的儿子刘先生之托,为他母亲寻找家人亲情,联系电话13863286375。亲爱的朋友,您如果了解文中的寻亲信息,也可与本刊联系。让我们共同努力,帮助老人完成心愿,使失散多年的家人早日团圆。记者傅子峰
新闻推荐
本报讯8月29日下午,市委办公室机关第一、第二党支部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邀请专家作题为《循吏价值的历史借鉴》专题讲座...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