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淮南 今日凤台 今日寿县
地方网 > 安徽 > 淮南市 > 今日淮南 > 正文

花好月圆人团圆,民俗风情传千年

来源:淮河晨刊 2019-09-12 08:18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陈瑶

“家是故乡好,月是故乡明”这是漂泊在外的所有游子赋予月的意义,月圆,人就团圆。马上就是中秋佳节了,在这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里,我们邀请民俗专家冯淮南,请他为大家介绍中秋文化的源远流长。

1

追根溯源看中秋

中秋节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春节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到了唐代,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等中秋赏月、玩月才形成习俗,但中秋节还不是一个大节。直到北宋太宗年间,官方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至宋代,民间出现了祭月与拜月的习俗。宋代以降,中秋节日渐隆重。此后成为定俗,传承至今。

中秋节是中国五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节)之一。中秋节盛行于宋,至明清时,已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因此,从古以来就有祭月、赏月的习俗。此日人们赏月,吃月饼,贺团圆,庆丰收,合家团圆,欢度中秋。因此,中秋节起源于西周或更早,形成于唐代,到北宋正式成为节日。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寄托了人们多少美好愿望,中秋的团圆情结萦绕我们数千年。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已成了千古绝唱。祈盼亲人团聚,追求幸福美满,已使中秋节成为中华民族一个永恒的情结。中秋节的主题是团圆,团圆也是中秋节的主要民俗信仰,同时又是中秋节的一种信念。

2

时光流转,“团圆饼”的意义始终如一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中秋美食首推月饼,它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合在一起,寓意合家团圆。到了明代,月饼正式成为中秋节的应节食品,这一习俗延续至今。随着时代的演变,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细,不仅馅料考究,外形美观,在月饼的表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用月饼寄托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祈盼丰收、幸福,这都是人们寄托在一块小小月饼里的美好心愿。

其实至少从唐代开始,古人就开始在饼上做文章。曾有文献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至今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有人认为:“有赏月之举,就会有吃月饼的习俗。尽管当时不一定就称之为‘月饼’,它最迟在魏晋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月饼与中秋节真正联系在一起是在明朝的时候。明代《西湖游览志》记载:“八月十五为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月饼作为中秋习俗才固定下来,而且赋予新的含义——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也记载:“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月饼必圆。”清代沿袭明代的风俗,《清嘉录》记载:“中秋食月饼,夜设祭月,取人月双圆意。”常有外出未归者,中秋夜分食月饼时,还特意给远征的人留一份,待其归来时食之。民间流行七言绝句云:粉膏圆影月分光,不是红绫亦饱尝。只恐团圆空说月,征人多少未还乡。

3

拜月之礼隆重又祥和

童谣云:“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供神前。”月饼与瓜果是中秋祭月的主要供品,月饼是不可或缺的,讲究一些的人家要将柿子和苹果成对供上,取谐音“事事平安”之意;桃与石榴相对,取意“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图”;枣和鲜栗子可撒于苹果、柿子之间,寓意“早早平安”“利市”,还要特制一张大的团圆饼以祭月,然后点燃香烛拜月。

蚌埠旧时,城乡殷实人家在这天晚上全家团聚,在月亮升空以后,庭院内,设案焚香、摆上贡品,敬月祭祖,谓之“供月”。供品中绝对不能有梨,因谐音“离”而不吉利。

旧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因月属阴,故而中秋祭月大多由妇女主祭,儿童也参与拜月,多带有游戏玩耍的性质。拜月后全家则边吃边赏月,看月移中天,守看月华,享受天伦之乐。这天外地游子要赶回家团聚,因此,又名“团圆节”。中秋节和端午节一样,也是商店结算往来账目的日期。

中秋节还是我国的三大灯节之一,早在南宋《武林旧事》一书中,就记载了在中秋夜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场景。中秋节赏玩的花灯有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等,花样之多,令人赞叹。孩子们可以手提各式花灯在月下游玩嬉戏。有的地方还有在中秋夜放孔明灯的习俗。孔明灯大都用红纸扎成,灯下燃烛,热气上腾,灯就会顺风高飞,引人欢笑追逐,格外热闹。

4

习俗在变,节日传递的祝福不变

随着时代的更迭,关于中秋节的一些习俗已经发生了改变,不过在节日祈福、表达美好心愿、礼尚往来传情达意的核心内容却没有改变。冯淮南说,中秋正值秋成时节,在祭拜月神的同时,本地过去有祈育子嗣的习俗。旧时在乡村中有中秋之夜偷瓜求子的习俗。年轻人摘毛冬瓜画上鼻子、眼睛、耳朵,有的还给瓜穿上衣服,装成小儿之状,用竹竿抬着,嬉闹着送给多年不生育的夫妻,祝愿他们早生子女。受瓜人家则请送瓜人吃瓜果月饼,然后将瓜放在床上,伴睡一夜,次日将瓜煮食,人们认为这样做便可怀孕生子。要是以后怀了孕,受瓜人还要好好谢谢偷瓜人。五河有把瓜果送新结婚的妇女,以兆生子,叫作“送子”。

蚌埠周边乡村年轻人及小孩们趁夜间到野地里去“偷青”,摘些瓜果、花生、萝卜、向日葵,边吃边嬉闹,这种习俗在县里又被戏称为“摸秋”,瓜果的主人不得追究。现在,送子、摸秋之俗已不见。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交际往来的三大节日(另两个是春节、端午节)之一,中秋节的礼品多为月饼、酒等。冯淮南说,按照本地习俗,准女婿,结婚头几年的女婿要在中秋节前给岳父岳母家送公鸡(一对)、月饼、酒、水果等礼物,全家人在一起相聚,吃团圆饭。不过现在商品极大程度地丰富了起来,中秋节,很多人送给长辈、亲朋的礼物已经不拘一格,但礼尚往来的习俗和情意一直都在。

新闻推荐

教书育人 更育心 记洞山中学教师李方能

本报小记者吴心悦刘玮玮黄小松报道9月1日,又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着生机的开学日。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本报洞山中学小记者站...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交通变迁记2019-09-09 23:31
猜你喜欢:
评论:(花好月圆人团圆,民俗风情传千年)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