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廖凌云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之后“枫桥经验”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成为新时期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的典范。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中,市公安局山南新区分局三和派出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倾力打造“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枫桥式警务室”,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小小警务室 发挥大作用
从2018年11月起,住在山南新区香樟苑社区的居民发现,一座风格独特的“建筑小屋”在社区悄然亮相——一间占地120平方米、功能齐全的升级版社区警务室引起了广泛关注。
今年8月22日,从上海务工回安徽淮南的市民小张,来到香樟苑社区警务室,咨询办理身份证户口本等相关事宜。让其没想到的是,就在这小小的警务室内就能把这些业务都给办理了,而且警务室内还提供了自助办证业务,操作流程简单,仅10分钟,小张就办好了各项业务,小张连连称赞“真好、真方便”。
据了解,在三和派出所,像这样的社区警务室还有5个,它们集治安巡控、接警处警、服务群众、动态掌控、法制宣传、备勤处突等功能于一身。2019年以来,社区警务室共调解邻里纠纷310起,为群众办理身份证业务366起。
进门聊家常 调解快又好
“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在处理矛盾纠纷时,三和派出所借鉴“枫桥经验”,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在社区警务室建立“警民联调”机制,形成村、所、镇三级联动。
2018年5月,刘某和汤某俩人口头相商,汤某将其名下位于玉兰苑一处房屋的吊顶、橱柜等项目交由刘某进行装修并预付5000元装修款。由于双方在事前没有订立文字装修协议以致在房屋装修过程中就装修材料质量,价款支付等问题产生分歧,后刘某在少量活未完工的情况下而停滞装修。2019年1月23日,因刘某前往汤某家中索要尚未给付的装修工程款时双方发生纠纷报警。在现场,民警与调解员就双方事先口头约定事项为双方分析,找准矛盾分歧,并分别听取双方的诉求,本着互谅互让、和谐发展的原则对双方进行劝导。经过一个小时的劝解,双方重新签订书面装修协议达成调解。
“走得进家门、坐得下板凳、聊得了家常、建得了感情。”三和派出所靠的就是把群众工作做到家的务实做法,把“枫桥经验”调解矛盾纠纷的精髓融入到每一起社区警务中。近两年来,三和派出所调解各类纠纷1167件,调解成功率得到了98%以上,没有发生一起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重大群体事件等。
服务零距离 平安不出事
日前,记者来到三和派出所,在监控大屏幕上,一目了然地可以看到社区民警、网格员在社区巡查的画面。据介绍,全镇9村5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有一个网格员,负责片区的治安、矛盾调解、信息采集等工作。近三年,该所刑事案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却逐年上升,2018年为97%,较上年上升了22%。
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价值本质。三和派出所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便民利民新举措,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诉求当家事,最大限度地方便办事群众。派出所针对辖区孤寡老人多、身边无人照料的实际,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主动上门办理户口和身份证70余件次;采取警务通手机人像比对与“一标三实”平台查询相结合,帮助23名走失、醉酒人员顺利回家。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直以来,三和派出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从小处、小事、小节、小案件做起,搭建服务群众的大平台,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促进警民关系更加和谐。据抽样调查,辖区群众对社区民警的知晓率高达98%以上,三和派出所以实际行动打造着升级版“枫桥经验”的淮南样本。
图为社区民警走访辖区群众。(图片由三和派出所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9月10日下午,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许承通深入淮南高新区和田家庵区,实地督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许承通...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