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钧)养老服务被誉为最温暖、最美丽“夕阳红”产业。近年来,淮南市进一步加快政策引领、资金保障、监管服务等各项工作,已初步建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居家社区相结合、医养康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淮南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常住人口为75.4万人,占淮南市总人口21.6%。2015-2018年,老年人口年均增长3.2万人,年均增速达4.8%。数据表明,淮南市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目前,淮南市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养老机构179家,在建2家,达到200张以上床位的5家,其中,大型养老机构舜新家苑康养中心项目2020上半年可投入运营,共计1200张床位,其中一期床位600张;市级公办老年公寓床位500张,计划于2020年底投入使用。淮南市居家养老呼叫指挥中心和12349服务平台2016年6月就投入运营,在连续多年开展政府为低收入老年人购买服务的基础上,实行市场化运作,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快捷的助餐、助医、家政等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方面,截至目前,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近200个,开展了丰富的老有所养、老有所托、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项目,极大的方便了老年人的社区生活。
据悉,淮南市已经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发布制度,坚持普惠制高龄津贴制度。对具有淮南市户籍、年满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2019年7月1日起,淮南市提高了高龄津贴的标准。
2019年,淮南市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以“清隐患、防风险,补短板、促达标,转机制、提质量”为主要任务,以养老机构中每一位老年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静心、舒心,安享幸福晚年为总目标,着力防范和化解养老服务领域重大风险,持续推进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迈入长效机制建设新阶段。目前,淮南市养老机构硬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重大安全隐患全面消除、医养结合发展深入推进、养老服务队伍逐步加强。
2018年,淮南市成立了促进智慧养老事业与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今年12月3日,出台了《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智慧养老事业和产业的实施意见》,对创建达标的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给予一次性创建补助10万元,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一次性创建补助5万元,社区(村)养老服务中心(站)一次性创建补助2万元。同时,将养老智慧化建设纳入民生工程,要求各县区普遍开展智慧养老建设,并根据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给予奖补。
今年以来,淮南市开展智慧社区、智慧养老院等多元化智慧养老试点,探索智慧养老模式。截至目前,已完成2个试点建设并投入使用,多家养老机构已开始部署和采购设备,智慧养老产业逐步向居家老年人家庭进行延伸和拓展。结合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依托现代技术手段,建成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和12349养老服务热线,推动“互联网+养老”的智慧养老服务。今年,淮南市建设了养老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重点开展养老领域的服务与监管,为养老事业发展提供决策辅助和智慧化数据支撑。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工商银行淮南分行借助自身电子商务平台——“融e购”积极推动淮南本地优质企业上线,让淮南本地的好产品从融e购走...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