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据了解,各县区对出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小区,所在楼栋单元一律实行了全封闭管理;对密切接触者,一律实行了定点隔离,及时切断疫情传播渠道。
形成最大合力,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第一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义务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2月7日上午,正在通过八公山区毕家岗街道新建社区开展“社区吹哨、党员报道”微信平台进行社区报到的党员陈雷说。
为进一步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社区一线防控力量,市委组织部发出了《关于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提出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在疫情防控中做到“八带头”的要求,并组织开展了“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活动,动员全市在职党员积极进社区报到,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开展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当好住宅小区“守门员”,织密社区疫情“防控网”。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响应,纷纷投身到社区一线的疫情防控中。“唐书记,您看我能做点什么”“唐书记,我来报到了,听您的指挥”……在谢家集街道红轮社区,正在社区党组织为人手不足而发愁的时候,辖区内40多名党员主动请缨,成为了网格员,各自负责一片,投身到了疫情防控一线。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有10000多名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组成党员先锋队,积极配合社区、物业公司,做好政策宣传、值班守岗、楼栋观察、义务巡逻、日常消毒、管控监督等社区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中,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还有许许多多的老党员、退役军人、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主动投身社区战“疫”,奋勇当先,以实际行动彰显着奉献互助与责任担当。
力量在社区一线凝聚,爱心也向社区一线涌来。在淮南高新区,看到连日来安理社区党员干部一线辛苦值守,在英伦联邦小区经营兰州拉面生意的冶力沙海一家,连续多日向多个监测点执勤工作人员送去了200多碗热腾腾的拉面、盖浇饭,支援一线战“疫”;在淮南经开区,爱心企业淮南市中隆粮油有限公司积极筹备生活物资,来到辖区各村、社区监控点,给坚守在防疫一线的值班工作人员送去温暖;在田家庵区,在北京工作的淮南籍小伙赵乃辉连夜驱车千里,将从俄罗斯紧急采购的2万只医用口罩捐赠给基层社区防控一线。
送上最暖关怀,社区工作人员化身“代办员”
针对小区封闭甚至楼栋全封闭带来的居民生活不便,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干部全方位搞好服务,主动承担“代办员”角色,用暖心的服务赢得了居民称赞。
“感谢社区为我们送来蔬菜。”“辛苦了,给你们一个大大的赞。”田家庵区洞山街道阳光国际城西区C座的业主微信群内,居民们纷纷点赞发言。
2月5日晚,在阳光国际城西区C座确诊有新冠肺炎患者后,该区依法对小区楼栋77户居民进行为期14天的全封闭式居家隔离观察。为做好隔离居民的居家服务,社区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在做好公共区域每日消杀的同时,及时为隔离居民代购蔬菜、粮油、生活日用品等物资,代办燃气缴费、代取快递等服务,为隔离居民提供暖心服务,赢得群众称赞。
让群众少出门、不出门,社区工作人员多上门、多跑腿。“我们多做一分,疫情风险就会少一分。”这是广大社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心声。
谢家集区全面落实包保责任制,各社区运用“九个一”(一张联系卡、一封倡议书、一封慰问信、一支体温计、一瓶消毒液、一盒口罩、一袋米、一桶油、一包蔬菜)的方式,想方设法做好居家隔离人员的生活保障,及时解决居家隔离人员的实际困难,让居家隔离人员真正感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八公山区毕家岗街道对居家隔离实行“四包一”工作模式,即由一名班子成员、一名社区书记、一名社区网格员、一名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成立居家隔离服务队,对居家隔离人员实行一对一服务,做到每日一次集中消杀、每天两次暖心电话、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
毛集实验区为隔离人员建立“居家隔离连心群”,架起政府、社区、家庭相互对接的“桥梁”,社区通过“连心群”落实隔离人员居住、饮食、消毒、照护、就医“五大需求”,让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疫情面前,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化身为代办员,为小区居民提供各种生活服务,没有惊心动魄,却最温暖人心,用心用情去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共同呵护守好社区的大门。
新闻推荐
头盔、口罩、手套!2月13日上午,记者在谢家集区望峰岗镇靠山社区采访时看到,老党员张传英“全副武装”站在卡点上,一丝不苟对...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