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基层是阻击疫情的主战场。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八公山区着力推动机关人员向基层下沉,充实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力量,形成疫情防控强大合力。
增援夜间值守,让基层同志“换换肩”。考虑到社区工作人员多为女同志,夜间值班存在现实困难,八公山区及时摸排夜班人手薄弱的社区,发布“夜间值班征集通知”,号召区直机关各部门男同志增援社区夜间值班,仅半天便有15个部门30余名男同志报名参加。结束白天的日常工作后,由街道统一安排到无物业的小区承担夜间值守工作,挑起夜间值守的担子,在夜色中守护万家灯火。
组织志愿服务,让基层同志“歇歇脚”。针对一线防控任务重,许多基层干部忙得“脚不沾地”,八公山区先后组织约120名区直机关部门人员,成立志愿者服务队,投身基层防控一线。区卫健委志愿者服务上门,到村、社区居家观察人员家中进行体温检测和消毒;区市场局、区城管局志愿者走遍大街小巷,强化疫情期间市场和市容管控;区人社局、区经信局志愿者走访辖区企业,传达疫情期间企业相关政策,了解和提醒企业做好疫情防控措施;人大、政协、纪委监委、检察院、退役军人事务局等不直接承担疫情防控职责的部门志愿者深入一线,协助社区开展人员摸排、值班值守、巡查防护、卡点检查等工作,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开展“社区吹哨”,让基层同志“松松腿”。为进一步推动机关力量下沉,八公山区大力开展“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有73名区直机关党员、189名教师通过电话或网络第一时间到居住社区报到,主动认领政策宣传岗、管控监督岗、巡逻劝导岗等6个岗位,由社区党组织统一调配使用。志愿者们各展所长,有的向社区居民普及疫情防控政策和知识,破除疫情谣言;有的上门“送温暖”,为居民送去鸡蛋、方便面等生活物资;有的牢牢把住社区值守卡点,严格执行防控职责……机关党员多“跑跑腿”,基层同志能“松松腿”,有效缓解了基层一线同志压力。
(本报通讯员 梁晓培
本报记者 何婷婷)
新闻推荐
本报讯2月16日,根据安徽省及淮南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通报,2月15日淮南市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例,新增疑似病例3...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