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聂洪丽 本报记者 张明星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骤然打响,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感染科党员干部带头,全体人员全力以赴,书写着一篇篇“逆行者”的故事。
面对传染性极强的新冠肺炎,很多人不免恐慌、敏感,对照新冠肺炎表现症状,来到新华医院感染科就诊的患者大大增加。“我们每天在门诊要接诊患者100人左右,中午不休息连续接诊,就这样到夜里11点之后,患者才会少些。”感染科医生说。
为确保疫情防治工作万无一失,1月22日上午,新华医院决定立即在感染科改造设置隔离病房。当日下午5时,在后勤中心、护理部、院感科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10间隔离病房设置完成。晚上8时,隔离病房开始收治病人。疫情面前,隔离病房的快速设置再次彰显了“新华速度”。
在隔离病房,医护人员要最直接最密切地接触患者,感染风险不言而喻。感染科主任童瑞总是反复叮嘱科室人员“对每一位患者都要认真负责,务必做好自身防护”。为了节省防护用品,同时减少人员与病人接触,每天隔离病房患者的采样和查房都是童瑞一个人完成。一趟下来,穿着防护服的他浑身湿透。感染科护士长孙艳红是护士们的主心骨,她一贯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抗击新冠肺炎的工作中,更是反复强调“病人生命高于一切”。为了确保患者安全,保障护理质量,她总是身体力行。隔离病房设置之初,孙艳红就一直坚守在科室,仔细核对物资配备,对各项工作一一落实。个别护士起初有惧怕心理,不敢接近病人,孙艳红多次对她们做思想工作:“如果连我们医护人员都害怕,病人就更没有安全感,没有信心了。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就得担起岗位职责,大家按照规范做好防护,一定能战胜疫情、确保平安。”听了孙艳红的鼓励,大家解除顾虑,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中。
有一例武汉返淮人员准备在新华医院留观,当时已是半夜,正在休息的童瑞和孙艳红得知后,二话不说立刻起身,接待患者。科室人员得知后无不钦佩:“正是主任和护士长的榜样力量,鼓舞了我们,树立了我们在一线工作的信心!”
“不担心自己被感染?”面对采访,童瑞回答:“担心!怎么能不担心?但我是共产党员,是科室主任,我必须得上!”从1月23日到现在,童瑞一直坚守在科室,坚守在防疫第一线,期间只回过一次家。
隔离病房的护士每天严格按照国家及院感科要求,按时给病房通风,地面消毒,对物体表面、床单元等进行擦拭。除了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还承担起他们的日常起居,为患者打水、送饭、倒垃圾等。在不确定是否为新冠肺炎患者之前,这些患者就在隔离病房里进行观察治疗。空间限制的隔离病房,患者容易紧张焦虑。面对这些患者,感染科医护人员一声声问诊,一遍遍安慰,一句句嘱咐,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科室年轻护士梅小蝶无畏无惧,主动为发热留观病人打针、抽血;护士何晓节下了白班依然在科室帮忙,直到晚上八九点钟才回家……在新华医院,像感染科一样坚守在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共产党员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默默地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与使命,以真心真情守护着百姓健康。
新闻推荐
防控复工“两手抓” 奏响发展“春之曲” 大通区企业复工复产一线见闻
本报记者朱庆磊一元复始寒冬去,万象更新暖春来。从2月12日起,大通区一波企业陆续复工复产。截至2月17日,全区复工复产企业已...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