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鸿)“我没有机会像定点医院的医生那样冲锋陷阵,作为村医,我会尽力做好后方防控,让前线的战友少点累,让疫情快点结束。”朴实的潘集区平圩镇新淮村卫生室主任胡传芬,怀揣着最朴实的想法,带着一脸倦容回到卫生室,51岁的她是卫生室唯一的一名在岗医生。
大年三十,一名湖北返淮青年发烧来到卫生室就诊,胡传芬马上向镇政府和镇卫生院汇报,病人被专车接走检查,当时淮南市还没有发现冠状病毒传染的肺炎病例,对处理的程序没有现在这么清晰,胡传芬马上对卫生室进行消毒锁门就地进行自我隔离,大年三十就这样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卫生室里。幸好,病人最终的检查结果是普通感冒。
胡传芬解除自我隔离的第一天并没有回家,而是来到疫情监测点主动要求做志愿者,她说:“我是医生,更是一名党员,让我来吧。”这一来就一直坚持到今天,期间,她白天坚守监测点,晚上坚守卫生室,还细心地在卫生室的门上留言:不是急诊请大家中午就诊。上午、下午她还每天分两次,监测9个本村从湖北返淮人员的体温。面对部分隔离者的不配合,她不厌其烦地通过微信向他们发布疫情信息,科普疫情知识,转发志愿者们夜以继日奋战的图片,终于取得了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疫情就是命令,但物资紧缺却是不争的事实。没有口罩,她就一个口罩戴两天;没有帐篷,她就与村干部们一起在雨中一遍遍对来往车辆进行消毒;电子体温计失灵,她测完消毒后就揣进自己的怀里用体温保持着体温计的温度,她说:“这种体温计要10度以上才能测精确,水银温度计太慢,来往人员聚集怕交叉感染,我这样能一直保持温度计的灵敏性。”
当谈及她的家庭时,她自豪地说:“我一家有四人是村医,我父亲、弟弟、弟媳,我们都是从大年三十开始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家里人都理解我,也支持我全身心地投入这场战斗。国家有难,疫情不消,我绝不离岗!”
图为胡传芬正在给村民量体温。(淮南市妇联供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王珏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近期,疫情汹汹,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谢家集区第一小学的学生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在...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