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日夜奋战——
始料未及的疫情,如一场大雪,落在淮南的大地上。淮南高新区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在这场治理能力的大考中,为守护百姓的健康上演了一场“加减乘除”的战“疫”行动!
“加”法靠实工作责任,坚守彰显担当
这个春天,责任与担当让我们难忘!第一责任人扛起责任,逆行者义无反顾,坚守者负重前行,在这紧要关头,淮南高新区凝聚起同舟共济的力量!
第一时间,“指挥网”运筹帷幄——
第一时间部署!市委、市政府防疫部署会议召开后,淮南高新区连夜召开动员会,安排防控工作,要求各相关单位及时召回工作人员,投入战斗。
第一时间发动!1月24日,除夕夜,淮南高新区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紧急发动防控战役,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出倡议书,筑牢镇村、社区一线疫情防控“战斗堡垒”。
第一时间研判!淮南高新区实行一线指挥制度,对全区所有村、社区防控工作形势进行分析研判,理清防控重点、难点。建立领导包保制度,区、镇两级领导干部按照职务高低、位次排序,依据防控难易程度,依次进行包保。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及党工委决策部署,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极端负责的态度,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高度,强化政治担当,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淮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群深入基层一线,实地督查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
第一力度,“组织网”到岗到人——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淮南高新区建立调度会商机制,区、镇、村(社区)多级联动,压紧压实防控责任,每天总结工作、查找不足,明确下步防疫方向、重点。组建淮南高新区NCP联防联控群、淮南高新区疫情防控工作群,开通防疫专线并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确保防疫任务落地有声。
区级。组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抽调社会事业局、医院等单位精干力量充实指挥部办公室,建立区党政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包村(社区)应对疫情防控工作机制,督察督导防控工作开展。
镇级。成立疫情防控相应组织,干部包村(社区)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建立日报告零报告、五点半会商、排查工作日通报等工作机制。
村(社区)级。农村地区,以自然村为单位,落实责任人,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建立网格,发挥村民小组长“人头熟”优势,组织开展疫情宣传、人员核查等工作。城市社区,实行乡镇干部包社区、社区居委会干部包小区、物业人员包楼栋制度,切实做好人员摸排管控、小区封闭管理、出入小区人员体温检测、重点部位清扫消毒、人员劝导。
第一速度,“保障网”落细落实——
整合资源。此次抗击疫情,淮南高新区可动用的医疗资源仅有三和镇中心卫生院一家,胜任医疗一线岗位的执业医师仅14名,其他医护人员不到60名。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所有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全员到岗,率先在全市对发热病人进行预检分诊,设立预检室、分诊室和留观室,做到普通发热病人、湖北返乡发热人员分开就诊。同时,淮南高新区对所有医护人员开展新冠肺炎预防感染、个人防护知识等培训,提升医疗人员救治和自我防护能力。与有关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争取医疗资源支持。目前,已接诊发热人员358人,隔离转诊30人。
储备物资。疫情发生后,淮南高新区第一时间下拨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疫情防控物资采购。结合疫情变化,跟进拨付专项资金119万元。区、镇、村(社区)三级通过多种途径、渠道加大防护用品、消杀用品采购,尽全力保障需求。积极协调和保障供应。设置绿色通道,确保生活物资及时运抵市场。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鼓励辖区企业、商户、个人捐赠物资,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目前,已收到辖区各类企业捐赠口罩2.9万只及其他防控物资。
“减”法斩断疫情,奋起绝不妥协
这个春天,果敢与勇气让我们难忘!惟有精准施策,方能一击破敌;惟有精细落实,才能赢得胜利,淮南高新区严密筛查,精密防控,筑牢防疫前沿阵地!
精准数据,核查透明高效——来源地、姓名、返淮时间、家庭住址、目前身体状况、密切接触者情况,十几项内容,一项项询问,一项项核实……利用大数据比对,淮南高新区发挥独特优势,对湖北返淮人员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定位、精准服务,将疫情防控阻击战在阳光下进行。
飞机、火车、动车、长途客运、自驾,一个都不能少!1月8日至1月23日,所有从武汉出发或者是短暂停留武汉,途经淮南高新区的相关人员,共有9074人。淮南高新区对长期居住武汉的返淮人员进行重点摸排,对经停武汉的返淮人员有效摸排,对湖北返淮的人员一并摸排,对有发烧经历的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着重排查,共梳理出420余条有效数据,并将信息迅速与医疗部门联系,为指挥部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淮南高新区,驻村干部、村两委、网格员、志愿服务者、医务人员战斗在一线,逐村、逐院、逐家庭、逐酒店、逐车辆,对摸排核查出的湖北返乡人员,全部落实“七个一”。
精准“点穴”,与“隐形”对手过招——从高速口、高铁站口建立体温检测点、留观室,主干道路不间断巡查,严防湖北车辆、人员流入,到志愿者对人员扎堆、不佩戴口罩等行为进行劝导,到暂停所有娱乐场所和聚集性活动,工地、企业延迟复工,学校延迟开学……淮南高新区极为注重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实事求是、对症下药,一切从实际出发,效果用事实说话。
借鉴2003年非典防控成功经验,淮南高新区采取村自为战、居自为战、人自为战的办法,对辖区内小区、村、养老院实行封闭式管理,设置检查点90个,24小时应急值守,落实“五个有”,严控外来车辆、人员进入,发现异常人员及时隔离处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及时清理清除生活垃圾,并对垃圾桶、楼道等关键设备、场所开展消杀作业。
精准隔离,“社区网”到人到心——防疫阻击战打响后,三和镇安理社区负责人蔡云,主动请缨支援疫情防控一线。她每天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与湖北返淮居家隔离人员保持实时沟通,了解被隔离人身体状况,宣传疫情科学防控知识,开展安抚和心理疏导,并对进出小区的车辆进行排查,办理居民出行记录卡,确保社区疫情防控有序开展。
在英伦联邦小区南门前,小区居民每天打卡进出时,都要经过一台360度全方位消毒舱,完成全方位消毒,将病毒隔离在小区门外。自从发现确诊病例后,淮南高新区第一时间对小区进行封闭,严禁所有人员、车辆进出,及时阻断传染源。医护人员、党员干部、志愿者协助社区和物业,按照每户500元标准,均衡营养搭配,一次性配足米、面、油等易长期存放物资,做好居民管理服务、卫生防疫等工作。
隔离是最好的防疫,不仅仅是包括疑似在内的感染者“一个都不能少”,与感染者密切接触者也要“一个都不能漏”。淮南高新区一直紧迫地、全面地追踪每一个密切接触者,及时进行隔离观察,真正切断每一个可能的传染源。
“乘”法合力联防联控,逆行为了希望
这个春天,无畏与奉献让我们难忘!与时间竞速,与疫情抗争,有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硬核”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一起战斗,淮南高新区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特殊的战争!
不论生死、不计报酬,集体签下请战书——1月27日,三和镇中心卫生院全体医务人员在门诊大楼门前联名写下抗击新冠肺炎“请战书”,短短几行字,字字铿锵、发自肺腑,满含着全体医护人员的忠诚、执着、决心和信心!
一封封“请战书”如雪片般飞来,一条条“请战短信”令人动容……一天接着一天,卫生院的全体医务人员日夜坚守在高铁南站、各村、各社区防疫一线,这其中既有刚刚毕业的年轻护士,也有年龄高达80岁的退休老医生。他们成为淮南高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一道坚实屏障!
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党员挺立在一线—— 一位居民在湖北做完阑尾手术后返乡,由于隔离观察无法前往医院复查。接到求助,三和镇中心卫生院党员医生鲁锋,不顾个人安危,做好个人防护后立即前往患者家中,为其顺利拆除手术线。
在弘湖、香樟苑等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参加小区巡逻,给隔离点送去蔬菜;在泉山湖社区,170名在职党员,给已出隔离户的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耐心讲解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在疫情面前,广大党员心有炙热,肩有担当!
父子上阵、并肩战斗,勇往直前抗疫情——在疫情面前,三和镇徐马村甘郢组张永山、张长长父子并肩战“疫”,逆行而上,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父子二人了解到徐马村在疫情防控工作上人手不够,自愿加入到一线防控工作当中。每天,父子俩坚守一线,在防控劝返点做好人员进出记录,及时劝返外来走亲访友人员车辆,劝说村民不要随意走动、聚众打牌、外出聚餐等,并且配合村干部发放宣传单页300余份,悬挂宣传横幅20余条,摸排外地返乡人员39名,帮助村干部摸排确定本村无活禽交易,及时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民兵“战疫”、筑起防线,“迷彩”成为最亮色——面对新冠肺炎的严峻形势,三和镇王圩村民兵纷纷响应号召,主动请缨,全力以赴,奋战疫情防控第一线。
2月8日,王圩村民兵穿上统一服装,带上疫情防控宣传员红袖章,迅速投身防控疫情阻击战中,在疫情防控卡点执勤,全天候坚守岗位,对过往车辆进行登记,进出人员量体温,广泛宣传防疫知识,对聚集在一起的群众及时劝导教育,逐户排查湖北返乡人员。
大街小巷有“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响亮口号,每个社区有拉起的封锁线、检查线,农村阡陌小路有拿着喇叭宣传防疫知识的基层党员干部,他们如同一道道希望之光,点燃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
“除”法降低防控风险,守望等待春天
这个春天,众志成城让我们难忘!一边防控疫情,一边助力复工,淮南高新区双线作战,一系列举措的背后,蕴含着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而这,是人们更大信心的来源!
“准备多少员工上岗?”“在疫情防控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储备了多少防护物品?”2月10日上午,淮南高新区负责人深入企业检查复工复产情况,叮嘱企业要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把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严格落实员工出入厂区登记管理和体温检测,把各项防护措施做实做细。
梯次有序,风险可控——淮南高新区组建企业复工复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解决企业复工复产相关问题。借鉴合肥市分领域、分阶段复工复产做法,管委会领导、行业主管部门对各自分管、主管领域企业复工风险进行综合分析研判,一对一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做好复工复产和风险防控工作。
“企业在复工前必须做到防控机制、员工排查、设施物资、内部管理等四个到位。”淮南高新区建立疫情防控制度保障,高新区投资服务中心和四川民兴物业、园区企业建立三级疫情防控制度,各企业对本企业疫情防控负主体责任,物业负责对进出园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登记管理,投资服务中心全面负责园区内企业复工和疫情防控工作。
贴近指导,跟踪服务——对防护物资短缺的企业,淮南高新区尽力为企业做好协调或直接物资支持,目前,为安徽埃夫利舍建筑技术有限公司和安徽贝可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各解决口罩2000只。通过微信群、QQ群及时向企业通报淮南地区疫情状况。对104台车、200余人次符合来淮、返淮条件复工企业人员办理通行证。
“物业服务企业应多渠道、多方式筹集物资,确保清洁消毒物资充足,清洁消毒工作到位”;对于确实存在物资短缺的,“应及时向社区居委会及卫生健康、住建等有关部门报告”……要实现安全复工复产,就必须细之又细,把问题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这些指导,不仅对物业服务企业可能存在的实际困难做了研判,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体现出极为周密的考虑。
开足马力,复工复产——走进万泰电气有限公司,机器人挥动着“手臂”,一个个零部件快速成型,轰鸣声,声声喜人,给疫情下的人们带来信心和底气。目前,淮南高新区已复工企业30多家、复工人员600多人。
紫竹林、贝可、灰熊视创……从2月10日开始,机器的轰鸣声在淮南高新区陆续响起。产业工人已经适应了进厂必检环节:测量体温、洗手消毒、逐个进场;为避免聚集风险,员工需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规定区域快速就餐,禁止面对面。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疫情来势汹汹,更需众志成城。疫情发生以来,淮南高新区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积极行动起来,踊跃捐款捐物,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贡献力量。
2月13日上午,安徽紫竹林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向淮南高新区抗击疫情的一线工作人员捐赠疫情防护用品,企业负责人亲自将价值2万元抽纸、餐巾纸、手帕纸等防护物资送到高新区管委会。
2月18日上午,安徽贝可科技有限公司载着一台消毒舱缓缓驶向安理社区英伦联邦小区南门口,将360度全方位消毒舱送至防疫一线,确保英伦联邦小区业主有效完成全方位消毒。
安徽埃夫利舍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捐款20000元,安徽泉山湖置业有限公司捐赠2万只一次性口罩、500只KN95口罩及其他防疫物资,安徽云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筹集5000只口罩捐赠高新区,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一份份爱心,彰显着社会各界同心抗“疫”的决心和力量!
新闻推荐
“今天淮南新华医院的马理华主任休息日放心不下病人,主动加班,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下班脱工作服的时候差点摔倒,抗疫路上,感恩...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