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严 摄影报道
“田东街道疫情防控第34天尽职履责决不放松继续24小时值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他们围绕党建、计生、低保等民生问题,为居民解决问题调解矛盾,管着家长里短。疫情发生后,他们化身为一名名“斗士”,逆向而行为大家舍小家,织就疫情防控网,为居民筑起健康“防火墙”,这些最基层的社区工作人员用坚强的意志守护人民的健康安全,一直坚持至今。
大年初一,他们先行开启了“战时工作模式”
关键词:取消、暂别、坚守
2020年的春节无疑是一段叫人难忘的日子,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让许多人的这个春节过得与众不同。
1月24日,大年三十,田家庵区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1月25日,大年初一,田东街道先行取消休假,通知所有人员上班,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
“妈妈去打怪兽了,你是男子汉要在家好好看门!”“你在姥姥家好好听话,等疫情结束了,妈妈就来接你!”……
在党工委书记、主任顾敏的带领下,工作人员们纷纷告别家人,投身于指挥部下设的武汉及周边返回人员摸排组、重点人员监控组、物资保障组、宣传组、社会稳定组5个工作组,开启战时工作状态。
“每天联系服务重点人,给他们送东西,买菜,倒垃圾,安抚情绪;排查比对大数据返回信息,打电话逐一落实填表,拿着小喇叭走遍各小区宣传禁令,各楼栋张贴通告;把控小区出入口,为需要出入居民填写登记出入卡,和大家一遍遍解释政府为啥不建议出门,争取理解,化解疑惑;被不听劝阻的人攻击辱骂,拉回想偷溜出小区的居民,劝返观望的吃瓜群众,疏散聚集唠嗑的老年人;大半夜送发烧人员去医院急诊,风雪中为隔离人员送液化气,帮助居民把不小心掉落床下的80多岁的卧床老人搬回床上……”也是从那天开始,从街道主任到普通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开始了为大家舍小家,最忙最累,干着最琐碎事情的一段日子。
三天时间,他们把1.9万户、4万余人,分成82个网格
关键词:网格、包保、宣传
“你今天身体怎么样?生活中有没有什么需要的?”每天,田东街道的5名党工委委员都会给自己包保的隔离户打电话询问情况,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据介绍,从年初一开始,田东街道就对辖区实行地毯式排查,用了三天时间对1.9万户摸排完毕。为了做好管理,街道还根据各居民区实际情况再细化,对辖区1.9万户4万余人,共划分82个网格,街道指挥部加强对这些网格的督促与检查,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对于隔离人员,街道工作人员上门核实、建档立卡,细化到根据他们是否发烧的情况,分成几个级别进行分别管理,全部建立动态管理台账,由5名党工委委员包保到户,通过电话或上门的方式落实对重点监控人员严格实施居家隔离。
田东街道老旧小区出口、通道较多,给出行管制带来较多麻烦。2月6日,田东街道全面落实田家庵区1号通告,街道组织力量,用两天时间对辖区144个出口采取封闭措施,目前共封闭出口101个,对留出的43个小区出入口实行24小时监管,严格实行封出口、封通道,居民出行管制,全力确保“人不动、车不动、不出门、不接触”。如今在田东街道各个社区,记者看到的是一面面红色的党旗飘扬在各监测点上空,身戴红袖章的人们在这里24小时守护着人民的健康。
“请大家不要出门,在家就是自我保护,出门就是找死,切记!切记!!”在华田社区,接地气的宣传口号依然一遍遍地在社区内播放。
据介绍,从年初一开始,社区投入全部力量开展宣传和排查工作。在各小区和重要道路口悬挂宣传横幅205条,发放倡议书、一封信等宣传资料1.8万份,设立固定宣传点28个,15个流动宣传点不间断开展宣传,期间街道还不断通过公安、消防、城管宣传车穿行于大街小巷进行巡回宣传。
目前,8个社区党支部根据小区实际已组建22个临时党支部,分布在田东街道28个监控点,党旗下的前沿“哨所”也成为了防控疫情的坚强堡垒。
34天,他们召开了疫情防控调度会议27次
关键词:安慰、吐槽、鼓劲
在田东街道采访之时,记者了解到他们目前已经召开了疫情防控调度会议27次,会议上,从小到一张居民出入卡的设计大到上面文件精神的学习、通知,都认真学习讨论,而会上更多的是解决工作人员们在防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间,社区是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作为普通的社区工作人员更是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实行一日一调度,主要是及时传达贯彻上级精神和现场对各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提出解决方案,最初的调度会是上午开,后来根据实际需要就把会议改成了下午4时半开,既可以汇报当天的工作,还能把第二天的工作安排放在一起讨论。1月24日至2月5日是对人员进行摸排、造表登记,还没有对居民进行封闭管理。从2月6日全面实行小区封闭管理的三天是矛盾爆发期,一会这边出事,一会那边要去现场‘救火’,每天的调度会上都有不同的新问题出现。”
顾敏笑谈说,每天的调度会既是吐槽会也是解压会和鼓劲会。在最初实行封闭管理的那几天,由于居民的不配合,社区好几位工作人员被骂哭过,还有工作人员被居民打过,被居民骑电动车拖行过,遇到这种情况,大家就通过每天的调度会互相安慰、鼓劲,抱团取暖,调整情绪。
34天的朋友圈,记录着社区人员的工作点滴
关键词:感动、温暖、坚持
“2月1日,疫情当前,弱势群体需要关怀。田东居民李辉为辖区低保户捐助口罩850个,人间有爱,温暖极了……
2月4日,晚7时—9时,跑了8个社区,同志们都在岗……
2月6日,昨天社区工作者又累又冷又委屈,嗓子说哑了,被累哭几个,被骂哭几个,被冻哭几个,还有个别被动手的。大家付出换来了回报,今天,居民们逐渐接受和平静,守土尽责……
2月12日,田东大爷大妈起得早,社区只能比他们更早……
2月15日,疫情防控第22天,雪落无声,人间有爱,党旗下社区人一直在……”
在顾敏的朋友圈里,一字一句的片断记录着社区工作人员们的工作点滴,从年初一至今,他们风雨雪无阻,24小时监守在工作岗位。
在采访之时,顾敏还展示了几张让她感动的照片。其中一张是一位年纪在60岁左右的人正在翻越墙头。顾敏告诉记者,这人是华田社区主任曹柱海,照片上的他正在为一户隔离人员进到无人居住的院子里捡掉落的衣服,曹柱海坚持每天走访隔离人员,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各类问题,还自费为一户隔离人员的孩子送去了雾化机,年近6旬的老曹因此被大家称为“可敬的曹爷爷”。还有一张是忙碌一天的小姑娘,在回到温暖的办公室里,累极了的她坐在椅子上睡着了的照片。
“感动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的一名社区主任项菲为了工作把孩子送到了娘家,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没见孩子了;我们的一名社区工作人员焦阳怀孕4个月了还坚持在一线工作岗位上;我们还有一位社区主任袁华莉带着上大学的孩子一起在监测点值勤;皖纸社区82岁的居民志愿者井治修,不仅积极加入出行管控工作,还带头把合肥返回的儿子拦在小区外,劝其回到原处……”2月28日,记者在田东街道采访之时,听到了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
记者手记:逆行的人们无疑是最美的,由于受篇幅所限,在田东街道采访的内容无法一一展现在文字之中,还有很多工作人员和志愿们的感人事迹无法一一写到,在这里,只能诚挚地跟他们说声: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新闻推荐
“现在正是春耕生产的大好时节,农业部门科技人员蹲点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我们要全力以赴抢抓农时,争取有更好的收成。”近日...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