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新闻 凤台新闻 寿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淮南市 > 寿县新闻 > 正文

行走塘西河

来源:合肥晚报 2016-03-18 14:43   https://www.yybnet.net/

○塘西河上的景观瀑布

流经合肥滨湖新区的一共有四条河流,即派河、南淝河、十五里河与塘西河。其中塘西河已经疏浚成景观河,修建了塘西河公园。

我们是被那里的沙滩吸引去的,虽是人造却丝毫不输天然。据说这是合肥市目前最大的休闲公园,规划总面积大概是逍遥津公园的20倍,约550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约为180万平方米。

在滨湖新区建设指挥部,我们见到了发展部副部长葛军先生,他对这条河流研究多年,并就河流综合整治中景观生态方面专门撰文。

塘西河是下雨后地面径流汇集而成,发源于十八岗一带,全长约19.5公里,自西北流向东南,在包河区义城镇塘西村附近流入巢湖。

据老百姓介绍,过去这里水长清、岸常绿、鱼蟹水中游。那时的河道不宽,平均只有5米左右,但却是两岸农田的灌溉水源。因为是雨源性河流,雨季到来时,河里的水猛涨,甚至漫过河堤。而大旱之年水位就要低多了,也发生过断流。

葛军先生曾经沿着河流考察。塘西河在上游地区许多地方都是暗流的形式,流过南滟湖后,才基本上是明渠。

在没有开发滨湖新区以前,那一带属于城乡接合部,管理上十分不规范,沿河老百姓向河中乱倒垃圾、废土,既污染水质,又造成泄洪不畅,后来实施截污工程后,水质有所改善。目前,塘西河的阶段治理成果已经得到国家部委和专家的认可。

关于塘西河名字的来历,家住义城的宋先生说,是因为在注入巢湖的地方有个村庄叫塘西村。

宋先生记得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村里的人口是402户、1780人。他们村子和别的村子不一样,因为靠近塘西河和巢湖,广泛种植了经济价值较高的芦苇。这种植物植株高大,地下有发达的匍匐根状茎,可以保土固堤,同时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很高。宋先生回忆说,他小时候的塘西河,河畔芦苇繁茂蓬勃。它易生易长。每年冬天被全部砍光,第二年春天一阵春风,几场春雨,又长出新的芦苇。

村子里有个孩子喜欢吹笛子,每到割芦苇的时候,他总是挑选一把挺直的芦苇秆,回家放在稻场上晒。待干了后一剖两半,小心翼翼地将里面薄薄的膜取出来,放到盐水里煮,再晾干,然后剪成邮票大小的方形,夹在书里,用时取出一枚,贴在笛空上,便可以吹出悠扬、清脆的音乐。

我们在塘西河公园的一处水域,发现了一片面积不大的芦苇丛。宋先生说,这和当年的芦苇丛没法比,那浩浩荡荡的临风摇曳、婀娜多姿,是今天的我们体会不到的美丽。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守着塘西河和巢湖水域的塘西村人,自然也是要在水里讨生活的。

我们在塘西河公园里看见一群垂钓的人,其中一位老者叫黄义平,1958年他参加塘西渔业大队,终年在水上捕鱼。

那时塘西河里的鱼多,不仅有常见的鲫鱼、鲢鱼,还有当地特有的白丝、黄尖、嘎呀、鲹条子。其中他最喜欢吃的就是嘎呀。嘎呀其实就是合肥城里人常说的汪丫鱼。

嘎呀在春夏之交时最好吃,体滑肉细,肥硕鲜美,尤其是鱼头腮边两块指甲盖大小的面颊肉最柔嫩。最常见的做法是和豆腐一起烹调。但黄义平家里还有另一种吃法,叫做“老鳖遛河沿”,是从寿县瓦埠湖老家流传过来的吃法。先用油将嘎呀煎熟,再用葱姜蒜和盐、尖辣椒一起烧煮。然后和面做成一个个椭圆形的粑粑,贴在锅沿上,盖上锅盖,加旺火烧透。十五分钟后就可以揭开锅盖,但见粑粑油光锃亮,一头伸进嘎呀鱼汤里面,如同老鳖入水。“老鳖遛河沿”既是菜也是饭,在那困难年代,可是一道美味佳肴。

从2009年开始,这条河的命运得到了改观。葛军先生特意指出,塘西河再生水厂已经在试运行,从再生水厂出来的水,会经过一个“瀑布”进行“吸氧”,再流入人工湿地,通过湿地对水中物质进行再次净化后,最终流入塘西河,可以达到景观水的标准。

新闻推荐

商合杭高铁 安徽段工地现千年古墓

本报讯  一座古墓重见天日,16件沉睡了两千余年的文物完好无损出土。昨日记者从合肥站获悉,6月25日下午,在寿县古城的商合杭高铁施工工地,考古人员已清理完这座西...

寿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行走塘西河)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