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黄山新闻 > 正文

日前合肥教育大讲堂第讲活动在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本部报

来源:新安晚报 2013-11-12 08:04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编者按

日前,“合肥教育大讲堂”第14讲活动在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本部报告厅举行,合肥市嘉和苑小学校长王士春以《走进大自然 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质》为题,为合肥市中、小学校的校长或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主任,骨干教师带来了精彩的演讲。

合肥市嘉和苑小学是一所以科技教育特色著称的学校,王士春校长多次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参加科学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开展的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连续多次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辅导的DV科学作品《探索脚下的生命》获得了第二届青少年科学影像节的特等奖……大自然也是一门课程,校长应该怎样做,学校应该怎么做?本报特地邀请王士春校长介绍嘉和苑小学的经验,以飨读者。

“合肥教育大讲堂”第14讲主讲专家

走进大自然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质

■特约撰稿:合肥市嘉和苑小学校长 王士春

王士春简介

安徽省特级教师,合肥市首批学科带头人,合肥市第二批教育家培养对象,合肥市优秀科技辅导员,全国优秀科技辅导老师。从事中小学语文、科学、教育教研二十多年来,所辅导的学生多次获国家、省市学科竞赛奖。辅导学生连获第25届、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特等奖!教研上曾三次主持国家、省级课题研究,曾获全国青年教师科研成果一等奖,主编并公开发表论文逾百万字。课堂教学上,获得安徽省小学科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全国第二届小学科学(教科版)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现为中央教科所全国作文教学总课题组成员,江苏省教育学会考试研究会成员,合肥市小学科学教学理事会副会长,合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组成员。管理上曾获地区级优秀校长,曾先后在天津市西青区、南京市江宁区担任小学校长、中学校长。2004年经公开招考,任合肥市翠庭园小学校长、书记。2011年8月任合肥市嘉和苑小学校长、书记。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下面,“大自然也是一门课程,校长应该怎样做”这一方面,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嘉和苑小学的做法:

“你见过嗡嗡的蜜蜂吗?一到花开的季节,它们边开始忙着采蜜。它们那种勤劳肯干、永不知疲惫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赞颂、去学习……从大自然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其实,大自然也是课堂。”

上面是一段学生的作文,我把它引用过来,是觉得这种来自于孩子的思想对于我们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有一定启发的。

想一想,我们国家小学课程的开发方式,长期以来采用统一集中的专家式的国家层面的开发,那么,各级基础学校按照自己的办学理念,来进行设计和开发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课程资源就得不到重视与机会。

我们的老师则把教科书及其配套的同步练习与测试等辅导资料,作为教学的课程资源,也使课堂成为利用课程资源最重要的地方。

这样,就出现了:一、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少数学科专家的事,一线的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处于了缺位的状态。二、教材几乎成了唯一的课程资源,大量的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校外课程资源,白白浪费了。

所以,“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课程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除了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外,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基地、内容、条件等方面都有待关注并开发。”

所以,孩子作文给我们的启示,应该是我们应该对课程资源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把我们的课程资源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自然环境中去。这样,才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扩展。

报载,宁波北仑的蔚斗小学,科学老师刘燕把科学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分批带领四年级学生在学校对面的生态实践基地里观察各种各样的花,分清雄蕊雌蕊,辨析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这效果可比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得多也趣味得多。孩子们在欣喜中,边观察边在科学研究册中记录着,俨然一群小小研究员。

我想,这样的场景,我们能多看到一些就好了。

当代诗人孙友田曾写了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已经收入小学语文课本。“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是的,大自然就是课本、大自然就是课程资源。尤其是我们小学的科学课、综合实践课等学科。更是如此。

“只有让孩子走出课堂到野外去拥抱田野、青山、绿草、江河,更多地到广袤的大自然中去开展活动,去学习科学知识,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著名的天文学家卡尔说, “每个孩子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 许多亲身的感性知识、许多科学发现就是源于自然观察的。走进大自然,我们就可以克服头脑里的知识与大自然严重脱离的现象,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发现“科学的无处不在。”

有个类似于笑话的例子:有位比较优秀的科学老师,在教授蕨类植物时,有位好心的同事帮她采了一大把蕨类植物的标本,放在她的办公桌上,其中许多叶子的背面还有孢子。按理说,这是很完整的标本,对这一节课很有帮助,她应该很高兴的。可是事实却恰恰相反,她看到这些标本却很害怕,不敢靠近那些叶子背面麻麻卡卡的东西。还埋怨同事恶作剧,把带毛毛虫卵的草放在她的桌上。你要知道,平时,她教的学生都能在试卷上填对“蕨类植物是用孢子繁殖的”,但是,这位老师和她教的孩子们一样,不认识真正的大自然中的孢子。

所以说,书包里的课本是课程,大自然也是课程,学生可以在大自然中,学到许多科学知识,把学到的知识在课本中的知识相印证,还可以让学生从感性上建立起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增强学生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大自然课堂里蝴蝶是我的老师

大自然也是一门课程,我们应该怎么办?

1.倾力打造校园的自然环境。

大自然,也可叫自然生态环境,它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我们除了通过外显的方式,把自然环境作为认识的对象、活动的场所、人类的朋友接纳到课程中来外,还可以通过一定的课程设计,把自然环境搬到学校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了潜在课程的作用。比如,美国和加拿大设计的学校建立学园的计划,就是充分运用自然或半自然的生态环境,建立学习化生态环境的构想。或者一个动物园、一个植物园、一个小型农场,或是一座博物馆等等,组成生机盎然的、健康的环境,从而对学生进行有形的和无形的教育。

我们国家,学校营造自然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一直未得到学校应有的重视。将学校自然环境建造作为一种课程开发,有助于唤醒教师的潜课程意识。在这样一种视角下,我们学校的自然环境设置需要一些新的创意与策划。

比如几年来,我利用自己做学校校长的教育行政优势和科学特级教师的专业优势,带头充实、建立了我校的模拟湿地池塘系统、科学植物园,策划并设置了六要素气象站,现在还有建设中的太阳光伏发电系统。我们还分别立起了标志介绍牌,给植物挂上了身份证,我们把丰富多彩大自然的部分元素、场景,搬到校园内。让科学课、综合实践课、语文课等等有了一个见证实物的场景,让学生有一种在大自然中的体验和感受,领悟到知识与科学就在自己身边大自然中,大大缩短学生与课程之间的距离,为学生积极投入到知识学习搭建起一个平台。

2.把大自然当做课堂。

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也是一本非常精彩的书。我很希望我们孩子们都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美景,享受美景。大自然神奇无比,只要我们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许多奇妙的现象。

在《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如今,现在的孩子太需要这样的经历了,尤其是对于城镇中的小学生而言,除了教室就是家里,很少自觉地去观察研究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广阔的大自然,而室外探究就能给孩子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

因此,作为一名科学老师,我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小学生心理特征,与我们嘉和苑小学的老师们一起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要求,除重视课堂上知识内容的传授,还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参加科学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学会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开发潜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适应变化多端的新时代的需要。

近两年来,我们先后多次组织大批孩子们,带着课题到湿地、到山区,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课程资源,让孩子们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比如,我们组织孩子们去安庆升金湖进行冬季候鸟观察与保育活动;比如我们多次到巢湖数块天然湿地进行考察与研究;比如我们与孩子一起去龙眠山进行观鸟;比如我们利用暑期和孩子们一起去岳西鹞落坪进行动植物调查活动;比如我们组织科技小组走进黄山浮溪进行蝶类、两栖类动物调查活动。每次活动,我们除了本校老师进行辅导外,还有安徽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相关专业的教授随队进行讲解。活动的开展,保持和发展了我们的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开发大自然校本资源。

我以“优化课程、减负增效、快乐成长”为主题,组织大家一起在减轻孩子作业的前提下,结合大自然观察,设计学生的生活实践体验作业和学生自主选择的拓展活动。比如我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学科优势,带领科学老师们给孩子们设计科学类的兴趣作业,并亲自带领师生一起去升金湖观鸟,去大别山进行蝶类、植物调查,去湖区、山区进行自然保育活动。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另外,我们还根据孩子们的要求,结合自己是安徽省观鸟会常务理事的专业优势,开设了紧密结合大自然的“观鸟社团”等特色校本课程。 “这种课程在于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独特阅历开设的个性化课程,它可以是学科课程,也可以是活动类的”  ,所以我们还结合孩子们在大自然中的活动,编写了《小胖羊羊游气象》、《小学科学校外阅读与实验》等校本课程。

在充分利用大自然校本课程资源这一方面,我校还获得安徽省生态保育先进单位、还获得合肥市中小学休学旅行一等奖等。

“课堂一定要有形吗?我的回答是:不一定。我的课堂是自然,在这里我学会了好多。在这个课堂里,蝴蝶是我的老师,它教给我‘尽管成功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依然要选择成功,因为痛苦的尽头是彩虹\’。”

这段引自孩子一篇的作文话,真切道出了大自然作为课程资源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确实必要。我想,开发校本课程资源,让学生接近大自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无限的生命力。

合工大资源与环境学院李如忠教授做报告

野外考察

与农作物亲密接触

校园绿色景观

校园科技节

融入大自然

新闻推荐

安徽黄山金币发行三个月暴涨至78万,继世界遗产币王“86版长城硬币”疯涨10万倍后的又一财富神话

■人民银行官方发行,国家法定面值,上海铸币厂权威铸造■中国第一套“世界遗产纪念币纯金大全套”,耗约8.8克999纯金铸造   &n...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坐轮椅登黄山2013-11-21 07:51
评论:(日前合肥教育大讲堂第讲活动在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本部报)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